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冬文史足用

三冬文史足用

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西汉大臣,性诙谐,善辞赋。汉武帝即位后,在全国范围内征聘选拔各种人材,将授给官职,予以破格任用。各地人士纷纷给朝廷上书论述政治举措的得失。其中想通过自我吹嘘来取得官衔的人数以千计。对于那些不够选取标准的人,朝廷就通知本人说皇上已经收到了上书,打发他们返回原籍。东方朔第一次来到长安,上书说:“我自幼失去父母,靠哥哥嫂子抚养成人。13岁开始读书,因家境贫寒,只能在冬季农闲时读书学习,连着三个冬季学习的文史知识就足够一生受用的了。15岁开始学习剑术,16岁学习《诗经》和《尚书》,能背诵22万字。”东方朔上书的内容很不谦虚,把自己夸耀到很高的程度,可是汉武帝看后却认为话说得很奇特,就留下他在公车官署待诏顾问。后以“三冬文史足用”为典,形容读书勤苦,学业有成。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41、2842页:“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街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

【例句】: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轴之文章,三冬遽足。”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 唐·罗隐《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唐·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唐·李瀚《蒙求》:“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宋·苏轼《欧季墨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汉庭九尺人,谁似老方朔?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 元·耶律楚材《壬午西城河中游春》之9:“文史三冬输曼倩,田园二顷忆渊明。” 清·顾炎武《寄李生云沾》:“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清·惠周惕《赠维扬顾书宣》:“吾身贫贱困荆棘,窃弄笔墨吟三冬。”


猜你喜欢

  • 死灰复然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死灰,烧余的灰烬。《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亦作“死灰复燃

  • 河女曲

    同“河章”。宋贺铸《上巳后一日登快哉亭》诗:“疑有泊舟人,狂歌《河女曲》。”【词语河女曲】   汉语大词典:河女曲

  • 曝麦读

    《后汉书.高凤传》:“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

  • 韦幔传经

    《晋书.韦逞母宋氏传》载:晋博士卢壸向当局提议由韦逞母宋氏传授《周官》音义,说:“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比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窃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

  • 舜风熏

    同“南风薰”。元马祖常《北行》诗:“期绵尧历祚,物阜舜风熏。”

  • 谦逊下士

    汉.班固《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下士:屈己尊人。因以“谦逊下士”形容态度谦和,尊重有才学而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清.曹雪芹《红楼梦》一〇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

  • 犀首无事

    《史记.张仪列传》附“犀首”:“犀首者(犀首,魏官名,若后虎牙将军),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又附“陈轸”:“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

  • 事豫则立

    凡事若能预先准备计划好,则易成功。《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跲( ㄐㄧㄚˊ jiá 甲):窒碍。【词语事豫则立】  成语:事

  • 郐下无讥

    源见“自郐无讥”。谓微不足道的下乘之作,不值得评论。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其他 郐,西周时分封的诸侯

  •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表示不随流俗,敢于对处于逆境中的才士表示怜惜。语出唐.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汪曾祺《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光明日报》1993年6月26日):“而且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