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足乌

三足乌

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汉王充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晋崔豹古今注》:“所谓赤乌者,朱鸟也。其所居高远,日中三足乌之精,降而生三足乌。何以三足?阳数奇也。”后因以“三足乌”指日。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烁烁。”


【典源】《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 (cun) 乌。”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古今注》曰:“所谓赤乌者,朱鸟也。其所居高远,日中三足乌之精,降而生三足乌,何以三足? 阳数奇也。”《太平御览》卷九二○引张衡《灵宪》 曰:“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乌有三趾,阳之类数奇。”

【今译】 古代传说太阳中有神鸟,是一只站立着的三足乌鸦。为什么有三足呢? 因为三是阳数,即单数。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太阳。

【典形】 赤乌、踆乌、金乌三蹠、金鸦、三足乌、阳乌、三足老鸦。

【示例】

〔赤乌〕 唐·白居易 《劝酒》:“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踆乌〕 唐·李白《大鹏赋》:“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

〔金乌三蹠〕 明·李东阳《沧海谣寿秦廷贽秋官母》:“东乃扶桑出日之所在,金乌 三蹠浴影乎其中。”

〔金鸦〕 宋·杨万里《早入东省残月初上》:“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鳞。”

〔三足乌〕 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连花交响共命鸟,金牓双迥三足乌。”

〔阳乌〕 晋·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迥翼乎高标。”


【词语三足乌】   汉语词典:三足乌

猜你喜欢

  • 瞎马临池

    同“临池瞎马”。清张问陶《观我》诗:“飞花堕溷春难晚,瞎马临池夜可惊。”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积重难返,良有所因,夜行无烛,瞎马临池,今日大患,莫大于昧。”主谓 比喻面临危险还纯然不知。语本南朝宋

  •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顺:依顺;德:德行;昌:昌盛;逆:违逆;亡:毁灭。意谓符合依顺道德的,就能够昌盛繁荣,违逆道德的则会遭到毁灭。明.朱鼎《玉镜台

  • 腹笥便

    同“腹笥”。清唐孙华《次韵答毛瑞峰》:“谭经腹笥便,落句笔弩劲。”

  • 伯玉非

    源见“蘧瑗知非”。指自己过去所做与现今情况不适合者。明陈基《二十九日至淮安城南十五里述怀》诗:“添丁未办卢仝计,算老空知伯玉非。”

  • 三年送目

    同“三年窥宋”。宋杨亿《宋玉》诗:“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见“三年窥墙”。宋·杨亿《宋玉》:“~愁邻媛,七年迷魂怨楚辞。”

  • 馀照

    同“馀光”。北周庾信《灯赋》:“寄言苏季子,应知馀照情。”清钱谦益《再次敬仲韵》之十二:“焚膏东壁分馀照,曝背南荣共夕晖。”

  • 据鞍读书

    《北周书.樊深传》:“深性好学,老而不倦,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肢体,终亦不改。”又《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每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后以此用为勤

  • 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兼并弱小者,攻打昏暗者,夺取政治混乱者,欺侮丧邦亡国者。 原指商汤施行德政,消灭昏暴之国。 后亦用以形容西方列强所推行的强权政治。语出《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

  • 马入华山

    同“马放南山”。北周庾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主谓 将马放归于华山的南面,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语本《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

  • 馔玉炊金

    源见“食玉炊桂”。原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后形容生活奢华。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直到饥时闻饭过,龙涎不及粪渣香。”清洪昇《长生殿.献饭》:“寻常进御大官,馔玉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