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两部鼓吹

两部鼓吹

南齐书.孔稚珪传》:“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元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手?’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东汉陈蕃年少时,独处一室,庭院芜秽,常不清扫,陈为人方峻疾恶,在郡为官,不待宾客,常喜雅静自适。孔稚珪不剪庭中草莱,以蛙鸣自适,这种清雅恬淡性格与陈蕃相近。

鼓吹,指古时仪仗乐队的乐器合奏。后因以“两部鼓吹”比喻蛙鸣,以“蛙吹”又可比喻乐声合鸣。

唐.韦庄《夏夜》诗:“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偏正 本指有坐、立两部乐队演奏的乐曲。后也用以比喻蛙鸣。《南齐书·孔稚珪传》:“稚珪风韵清踈……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何必期效仲举?’”△多用于音乐方面。


【典源】《南齐书·孔稚珪传》:“稚风韵清流,好文咏,……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南史·孔珪传》亦载,后有“王晏尝鸣鼓吹候之,闻群蛙鸣,曰:‘此殊聒人耳。’珪曰:‘我听鼓吹,殆不及此。’晏甚有惭色。”

【今译】 南齐孔稚珪风韵清雅疏放,喜好诗文,对世事俗务不感兴趣,在住宅周围营造山水园林,倚案独酌。他的庭院里杂草丛生,不加修剪,中间常有蛙鸣。有人问他:“你是想学陈蕃 (字仲举) 吗?”稚珪笑着回答:“我只是把它们当作两部奏鼓吹的乐队,何必去效仿陈蕃?”有一次,王晏前来探访,奏着鼓乐。王晏听到庭院中蛙鸣,就说:“这太刺耳了。”稚珪却说:“我听所奏的鼓乐,恐怕还不如蛙鸣呢。”参见 〖陈蕃扫一室〗。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闲居自乐;也用以咏蛙鸣。

【典形】 鼓吹蛙、鼓奏鸣蛙、两部鼓吹、两部蛙、蛙成部、蛙吹、蛙鼓、蛙两部、蛙声为鼓乐、舞两蛙、一部鼓吹、一部蛙鸣、鼓吹池中蛙、春雨一池蛙、乱蛙成两部、群蛙鼓吹、蛙能鼓吹、秋蛙一部。

【示例】

〔鼓吹蛙〕 宋·梅尧臣《次韵和刘原甫紫微》:“所居汴水近,未有鼓吹蛙。”〔鼓奏鸣蛙〕 元·张可久《折桂令·幽居》:“画列青山,裀铺细草,鼓奏鸣蛙。”

〔两部鼓吹〕 宋· 陆游《久雨排闷》:“老盆浊酒且复醉,两部鼓吹方施行。”

〔两部蛙〕 宋·陆游《示客》:“一点昏灯两部蛙,客来相对半瓯茶。”

〔蛙成部〕 宋·张孝祥《东坡》:“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

〔蛙吹〕 清·唐孙华《长夏闲居杂感》:“笔苦蝇萦思变掷,草供蛙吹不须删。”

〔蛙鼓〕 清·朱彝尊《初夏》:“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听半部新添蛙鼓。”

〔蛙两部〕 宋·苏轼《赠王子直秀才》:“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蛙声为鼓乐〕 唐·张祜《题李戡山居》:“自以蛙声为鼓乐,聊将草色当屏风。”

〔舞两蛙〕 宋·张元干 《次友人书怀》:“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蛙。”

〔一部鸣蛙〕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秋。”


【词语两部鼓吹】  成语:两部鼓吹汉语词典:两部鼓吹

猜你喜欢

  • 收拾桑榆

    同“收之桑榆”。宋范成大《画工李友直为余作》诗:“收拾桑榆身老矣,追随萍梗意茫然。”

  • 元章书画船

    同“米家书画船”。米芾,字元章。清唐孙华《题王随庵画》诗:“垂虹桥畔轻帆过,便是元章书画船。”

  • 嵇康闲

    《文选》卷二十三,三国魏.嵇叔夜(康)《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纷,只搅予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

  • 三成虎

    同“三人成虎”。清秋瑾《吊屈原》诗:“臣心一如豸,市语三成虎。”

  • 骑扬州鹤

    同“骑鹤上扬州”。清黄遵宪《番客篇》:“富贵归故乡,比骑扬州鹤。岂不念家山,无奈乡人薄。”【词语骑扬州鹤】  成语:骑扬州鹤汉语大词典:骑扬州鹤

  • 灰燧

    源见“灰管”、“改火”。葭灰与燧火。借指岁月。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遭太夫人忧,苫草坟茔,以终灰燧。”【词语灰燧】   汉语大词典:灰燧

  • 大公无私

    参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并列 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教育我们,要互相团结,~,勇于开拓、冒险。”△褒义。描写品德之语。→公而忘私 大公至正 至公无私 铁面无

  • 听冰

    《水经注.河水一》引晋郭缘生《述征记》:“盟津、河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 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后遂以“听冰”谓多虑或处事慎重。

  • 杼柚困

    源见“杼柚其空”。谓财物耗空,陷入困境。《三国志.贺邵传》:“百姓罹杼柚之困,黎民罢无已之求,老幼饥寒,家户菜色。”

  • 立壁

    同“壁立”。宋陈师道《答黄充》诗:“我无置锥君立壁,舂黍作糜甘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