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虎作伥

为虎作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〇引唐裴铏《传奇.马拯》载: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甚。”邹韬奋《我们的灯塔》:“我们因谈起民族解放的重要,连带想到阻挡这个解放斗争的帝国主义。但同时不要忘却为虎作伥的封建残余的势力。”


偏正 替老虎作伥鬼。比喻给坏人当帮凶。语本唐·裴铏《传奇·马拯》:“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为,不读作wéi。伥,不读作chàng。△贬义。多用于描写充当坏人爪牙,帮助坏人作恶。 →助纣为虐 ↔除暴安良


“为 ( wèi) 虎作伥 ( chānɡ) ”比喻助纣为虐、做恶人的帮凶之意。

“伥”是什么意思呢?

《正字通·人部》记载说,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其魂变为鬼,谓之 “虎伥”,简言之曰 “伥”。“伥”为虎所役,虎行食人,“伥”必与俱,以为先导,故 “为虎作伥”义即帮凶。

清·纪昀有个说法: “伥”被虎役,必得帮虎吃掉另一个人后,才可能转生投胎做人。所以 “伥”为虎之前导去捕人,大概是想诱人自代,而实际是想引人捕虎以 “报冤也”( 详 《阅微草堂笔记》) 。此说与 “伥”为 “帮凶”义迥别。由此可见,人之思维角度不同,所得结论别于天壤。


【词语为虎作伥】  成语:为虎作伥汉语词典:为虎作伥

猜你喜欢

  • 秦山望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秦山即会稽山,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庙,秦始皇祭大禹,登临此山,立石刻

  • 不遑启处

    不遑:没有闲暇。启处:意即安居。 言无暇安居。语出《诗.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左传.襄公八年》:“敝邑之众,夫妇男女,不遑启处,以相救也。”《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

  • 龟支床足

    指南方人重视乌龟长寿及其使用价值。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南方有一位老人用乌龟支垫床脚,过了二十多年,老人死了,移开床来看,乌龟还活着没有死。这是因为乌龟有运行元气及导引养生的方法。后以此典

  • 抟土作人

    神话传说中女蜗抟( ㄊㄨㄢˊ tuán 团)黄土作人。《太平御览.皇王女娲氏》引《风俗通义》曰:“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

  • 三户

    源见“亡秦三户”。极言人数之少。唐李商隐《楚宫》诗:“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词语三户】   汉语大词典:三户

  • 言近指远

    举出眼前的事实,说明有深远意义的道理。《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旨义,含意。并列 措词浅显,含意却很深远。语本《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元

  • 偷桃儿

    同“窃桃儿”。明高启《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是阿母傍,再谪偷桃儿。”

  • 玄妙

    同“玄之又玄”。《吕氏春秋.勿躬》:“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词语玄妙】   汉语大词典:玄妙

  • 栉风沐雨

    栉(zhì质),梳头发。栉风沐雨,以风梳发,以雨洗头。形容道路奔波的辛劳。从前大禹治水,疏浚江河,几遍中国各地。他亲自提着筐,拿着镐。由于东奔西走,连腿上的汗毛都被磨掉;由于操劳过度,风里来雨里去,只

  • 上竹鲇

    同“上竿鲇”。宋文珦《堪叹》诗:“当作凌霄鹤,休为上竹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