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于蔿于

于蔿于

新唐书元德秀传》:“(元德秀为鲁山县令)玄宗在东都(即洛阳),酣(音pú,特许的大聚饮)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指带领乐队参加集会)。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环谲(奇伟,怪异)光丽。德秀惟遣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劳于》。《于劳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有一次,唐玄宗在东都洛阳五凤楼前搞了个文艺大汇演。他命令方圆三百里以内的地方官吏,组织好演出班子和节目,到洛阳参加表演,并准备有所赏罚。河内太守大搞铺张,给人民造成极大负担,受到了玄宗的惩罚;而元德秀从简办事,他亲自谱写的歌曲《于蔿于》,却得到玄宗的欣赏和称赞。

《于蔿于》,是唐时的歌曲名。诗词中常用“于芳于”咏叹遭际,抒发幽怨。

南宋.陆游《枕上感怀》诗:“君王虽赏《于蔿于》,无奈宫中须羯鼓(据南卓《羯鼓录》记载说,玄宗于二月雨后初晴柳杏萌发之晨,梳洗甫毕,命宫中纵羯鼓,自制《春光好》曲。回头一看,殿庭院内的柳杏都已发出嫩芽。羯鼓,是羯族人制作的一种双面鼓。)。”


【词语于蔿于】   汉语词典:于蔿于

猜你喜欢

  • 兰芷之室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兰、芷:两种香草。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象进入了充满清香的房子,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以“兰芷之室”比喻良好的

  • 运斤质

    同“郢质”。宋苏轼《书文与可墨竹》诗:“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 秀才村

    《北史.李裔传》:“〔李愔〕与从父兄普济并应秀才举,时人谓其所居为秀才村。”后因谓文人较为集中的居处为“秀才村”。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此五人者,离随园不过二三里,老人不负住秀才村,故录之,亦

  • 昆丘

    《山海经.西山经》:“昆仑之丘,是实唯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穆天子传》卷二:“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河之宫。”昆丘即昆仑山,因其状呈三级,故亦称“昆丘”。古传昆仑山是天帝仙人的住处。后

  • 梁狱

    源见“梁狱上书”。泛指冤狱。明陈子龙《寄上京山郑师》诗:“梁狱初回逐转蓬,翻然江 汉历西风。”【词语梁狱】   汉语大词典:梁狱

  • 万钱食

    同“日食万钱”。宋陆游《食荠十韵》诗:“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必偏信,则愚日甚矣。”王符所言,指必须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

  • 珠玑咳唾

    汉.赵壹《刺世疾邪赋》:“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珠玑:珠玉。指谈吐或文词美如珠玉。后因以“珠玑咳唾”为形容谈吐自如文词美好的典故。宋.陈师道《后山诗注.嘲秦观》:“若为借与春风看,无限珠玑咳唾中。

  • 竹苞松茂

    《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相传这是周宣王建造宫殿时唱的诗,以颂扬王室家族之兴旺。旧时也作为新屋落成和祝人长寿的颂词。后因以“竹苞松茂”作为形容家族兴旺和祝人长寿之典故。明.范世彦《

  • 行泥

    《左传.襄公三十年》:“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后因以“行泥”喻处世凡庸。《后汉书.矫慎传》:“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词语行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