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伐毛洗髓

伐毛洗髓

宋.李昉《太平广记(六).〈东方朔〉》引《洞冥记》载:朔以元封中;游鸿濛之泽,忽遇母采桑于白海之滨。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朔曰:“昔为我妻,托形为太白之精,今汝亦此星之精也。吾却食吞气,已九十余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此乃神话故事。仙人黄翁对东方朔说:“(我)三千岁一返骨洗髓,二千岁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后用“伐毛洗髓”比喻涤除身心的尘垢污秽,即洗心革面。

清.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滁。”


并列 削去旧的毛发,洗去旧的骨髓。比喻脱胎换骨,成仙得道。也比喻涤除垢秽。语本《太平广记·六·〈东方朔〉》引《洞冥记》:“东方朔游鸿蒙之泽,有黄翁,告朔曰:‘吾却食吞气,已九十余岁,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清·黄景仁《浴汤泉》:“我来正值春雨后,桃花浅涨方萦纡;~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褒义。多用于描写除旧布新、事物有重大改变方面。→脱胎换骨 伐毛换髓。也作“洗髓伐毛”。


【词语伐毛洗髓】  成语:伐毛洗髓汉语词典:伐毛洗髓

猜你喜欢

  • 出将入相

    即才兼文武,作战时可以为将,太平时可以为相。这是唐人对李靖的评价。李靖(571-649年),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隋末,为马邑郡丞,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在统一中国和抵御突厥进犯的战斗中

  • 反招隐

    《文选》卷二十二晋.王康琚《反招隐》:“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归来安所期,与物齐终始。”唐.吕向注:“康琚以为:混俗自处,足以免患,何必山林,然后

  • 海大鱼

    《战国策.齐策一》载:靖郭君将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去薛地建城,客多以谏。齐人说:“我只说三个字就够了。”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在靖郭君的追问下,客解释说:“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上,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

  • 相如消渴

    同“相如病渴”。宋舒亶《醉花阴.试茶》词:“相如消渴无佳思,了知君此意。”

  • 鞭石出血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六引《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塘(塘,堤;又作桥),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音nìnì)东倾

  • 李固冤

    《后汉书.李杜列传》:“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铁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

  • 山阳䜩

    同“山阳会”。䜩,同“宴”。南朝 齐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山阳䜩,空此河阳别。”

  • 三千履

    同“三千珠履客”。宋苏轼《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父斋素祈雨不至》诗之二:“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

  • 倾刻开花

    参见:湘子染花

  • 钩陈

    《文选.班固〈西都赋〉》:“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李善注引《乐叶图》:“钩陈,后宫也。”钩陈,本为星官名,属紫微垣。后因以指后宫。《隋书.高祖纪上》:“任掌钩陈,职司邦政。”唐宋之问《扈从登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