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陶令归去来”。唐高適《封丘作》诗:“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谷口: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子真,西汉隐士,修身养性,不是自己织布做成的服装就不穿,不是自己种的粮食就不吃。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郑子真出山,但他始终不改初衷,在谷口岩下耕种庄稼,在京城以清高
《左传.哀公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
《路史》载:云南俗传,古代土官缅氏派遣缅伯高送天鹅给唐朝,过沔阳湖,鹅飞去,坠一翎。缅伯高只好将一翎贡上,并说:“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后用以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儿女英雄传》三八回:“再带上
同“薏苡明珠”。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持斧作牧,以薏苡兴谤。”【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五二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邀名,
喻外物虽然微小,但加在自己身上,为害必大。《庄子.天运》:“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连动 撒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小蒙蔽败坏大局。《庄子·天运》:“孔子见老聃而
同“漆室忧葵”。清宋琬《赠别曹秋岳太仆》诗之十三:“自爱吴都赋,相怜漆室悲。”
同“耳濡目染”。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见“耳濡目染”。【词语耳濡目击】 成语:耳濡目击汉语大词典:耳濡目击
《公羊传.庄公四年》:“(齐)哀公享乎周,纪侯讚之。以襄公之为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仇乎纪。……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春秋时,齐哀公被纪侯诬陷,遭
源见“荣公三乐”。形容人达观处世,守志安贫。晋陶潜《咏贫士》之三:“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