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伶伦凤律

伶伦凤律

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汉书.律历志》“阮隃之阴”作“昆仑之阴”、“伶伦”作“泠纶”。后因以“伶伦凤律”为创制音律的典故。唐元稹《有鸟》诗之十五:“有鸟有鸟皆百舌,舌端百啭声咄㗌。先春尽学百鸟啼,真伪不分听者悦。伶伦凤律乱宫商,盘木天鸡误时节。”


【典源】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xie)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 黄钟之宫,律吕之本。”《汉书·律历志》亦载,文大略同,“阮隃之阴”作“昆仑之阴”,“伶伦”作“泠纶”。

【今译】传说黄帝命乐官伶伦制定声律。伶伦从大夏往西,来到昆仑山北,在嶰谿之谷取得良竹,选择竹壁薄厚均匀的,从节间截断,制成律管,长度为三寸九分,以其声为黄钟之宫。又制成十二筒,按凤凰鸣声定为十二律。其中雄鸣为六 (六律),雌鸣也为六 (六吕)。

【释义】 后以此典指善知音律的人、艺人; 也用以形容精美的音乐或笛箫等。

【典形】 伶伦、伶伦凤律、伶伦管、伶伦学凤凰、伶伦游凤、伦伶、伦律、嶰谷黄钟、嶰谷伦、学凤鸣、嶰谷遗律、鸣凤之律、嶰谷枝、伶伦曲。

【示例】

〔伶伦〕 唐·柳宗元《青水驿丛竹》:“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唐·沈既济《任氏传》:“生长秦城,家本伶伦,中表姻族,多为人宠媵。”

〔伶伦凤律〕 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伶伦凤律乱宫商,蟠木天鸡误时节。”

〔伶伦管〕 唐·张祜《叙诗》:“伶伦管尚在,此律谁能吹。”

〔伶伦学凤凰〕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

〔伶伦游凤〕 魏·阮籍《东平赋》:“是以伶伦游凤于昆仑之阳,邹子噏温于黍谷之阴。”

〔伦伶〕 魏·阮籍 《咏怀》 之二十二:“凤凰鸣参差,伦伶发其音。”

〔伦律〕 清·丘逢甲 《岁暮杂感》:“八风裂竹乖伦律,九日争桑拒羿弓。”

〔嶰谷伦〕 元·揭傒斯《奉题近臣所藏渭川千亩图》:“泪痕仿佛湘江女,律管参差嶰谷伦。”

〔学凤鸣〕 唐·陈子昂《修竹篇》:“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猜你喜欢

  • 呼庚呼癸

    《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对曰:‘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古人以天干配季节、方位。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因此,庚癸谓致食致水,作为

  • 人柳三眠

    《三辅旧事》(清.张澍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宋赵令畴《候鲭录》卷二:“李商隐《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祇闻一过。不及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汉苑有人形柳,

  • 出水芙蓉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宋光禄大夫颜延之》:“汤惠休曰:‘谢(灵运)诗如芙蓉(荷花)出水,颜(延之)如错彩镂金。’”出水芙蓉即初放的荷花,用以为诗文清新自然,或赞女子美貌的典故。唐.李白《经乱离后

  • 坦腹

    同“坦腹东床”。五代无名氏《玉溪编事.参军》:“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词语坦腹】   汉语大词典:坦腹

  • 良工不示人以朴

    参见“大器晚成”。【词语良工不示人以朴】  成语:良工不示人以朴汉语大词典:良工不示人以朴

  • 强饭廉颇

    源见“廉颇善饭”。泛指老当益壮、思建功业的老将。宋陆游《亲旧见过多见贺强健戏作此篇》:“据鞍马援虽堪笑,强饭廉颇亦未非。”

  • 亭亭玉立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多用来形容体态修长的少女或挺拔秀丽的树木。徐之才,北齐人,天统四年(568年)官至尚书左仆射。徐之才精通医术,当时的皇帝武成帝高湛由于酒色过度而得病,召徐之才看病。武成帝高湛对他

  • 登高

    源见“重九登高”。指古时流传的登高避邪免灾的习俗。冰心《寄小读者》三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词语登高】   汉语大词典:登高

  • 锦车使

    《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传》:“都护郑吉使冯夫人(冯燎)说乌就屠……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宣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西

  • 庚桑垒

    源见“庚桑畏垒”。指隐者所居之地。清程先贞《哭沈无谋》诗:“客祀庚桑 垒,吾关泄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