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人头地

出人头地

源见“放他头地出”。谓才能、成就高人一等。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


述宾 形容超出别人或高人一等。语本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刚才我还会她呢;要是在城市,说不定还能~哩。摊上这件事,真是……”△描写人事业成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头角峥嵘 高人一等 ↔相形见绌庸庸碌碌 穷愁潦倒 穷困潦倒


解释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苏轼在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社会上流行奇谈怪论、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大文学家欧阳修希望通过主持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来挽救这种弊病,当他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就想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它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疑最终将其评为第二名。苏轼紧接着又以《〈春秋〉对义》夺得下一场考试的第一名。

后来苏轼给欧阳修写信,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欧阳修看完信后对梅圣俞说:“我读到苏轼的来信,不觉汗出,非常痛快。我不应该挡着他,给他让开路,让他比众人高出一头。”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并不信服,但欧阳修仍然坚信自己的看法,认为只要假以时日,苏轼的文章一定会名满天下。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轼的文章渐渐出名,他也成为一代文豪。

近义高人一等

反义相形见绌

例句

她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早就立下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词语出人头地】  成语:出人头地汉语词典:出人头地

猜你喜欢

  • 两观

    《孔子家语.始诛》:“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春秋时,鲁国大司寇孔丘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少正卯大夫处死在两观之下。后遂用为行刑正法之处。金.元好问《曲阜纪行》诗之六:“两观余坡陀

  • 全无心肝

    心、肝:指良心、羞耻之心。形容一个人丝毫不知羞耻,或没有良心。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陈宣帝嫡长子。即位后,朝政不理,大修楼阁,日夜与嫔妃、佞臣饮酒、赋诗,沉迷于酒色之中。面对虎视眈眈

  • 投钱积石水

    同“饮马投钱”。南朝 陈陈叔宝《陇头》诗:“投钱积石水,敛辔交河津。”

  • 相失交臂

    源见“失之交臂”。喻机会错过。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四回:“蒹葭秋水,相失交臂。”述补 比喻好机会错过或失掉。语本《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4回:“蒹葭秋水,

  • 流觞曲水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梁.刘孝标注引王羲之《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三分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蜀诸葛亮未出茅庐,便料定天下“三分”之势,即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 爱之能勿劳乎

    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 指真正爱护一个人,就要使他习于劳苦。语出《论语.宪问》:“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古玩中香炉一物,是当一日数迁其位。

  • 何曾箸收

    同“何曾食万钱”。唐李峤《钱》诗:“赵壹囊初乏,何曾箸欲收。”

  • 饭山瘦

    源见“饭颗山”。指作诗辛苦,使身体消瘦。宋苏轼《答孔周翰求书与诗》诗:“征西自有家鸡肥,太白应惊饭山瘦。”

  • 官舍弹琴

    源见“鸣琴化治”。喻指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清毛奇龄《重过上海县署寄徐西崖》诗:“官舍弹琴依子贱,人间著论有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