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削足适履

削足适履

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杀,义同削,非割杀)而便冠。”

《抱朴子.刺骄》:“?(音zǔn,减,也是削的意思)足适履,毁方入圆,不亦剧乎。”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丁未,行幸长安”下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而亮反裘负薪,里尽毛殚,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后汉书.荀爽传》:“传曰:截趾适屦,孰云其愚?”

“削足适履”与“?足适屦”、“刖趾适屦”、“截趾适屦”的意思是一样的。后常以比喻因倒置了事物的轻重本末关系,而机械地拘泥成例,生搬硬套,强求合律,或无原则地进行迁就。宋.陆游《剑南诗稿》四四《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诗:“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适屦。”


兼语 鞋小足大,把脚削小以适应鞋的尺寸。比喻不合理或无原则迁就而生搬硬套。语本《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们不知道这些条令仅仅是一般战争的规律,并且全是抄了外国的,如果我们一模一样的抄来用,丝毫也不变更其形式和内容,就一定是~,要打败仗。”△贬义。多用于不按规律办事。→因噎废食 截趾适履 杀头便冠生搬硬套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也作“刻足适履”、“削趾适屦”。


【词语削足适履】  成语:削足适履汉语词典:削足适履

猜你喜欢

  • 孤孽

    同“孤臣孽子”。明徐祯卿《谈艺录》:“孤孽怨思,达人齐物。”【词语孤孽】   汉语大词典:孤孽

  • 中风走

    《后汉书.朱浮传》:朱浮,字叔元,为幽州牧,有《与彭宠书》,“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于世。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东汉渔阳太守彭宠,字伯通,因自负其功,对光武帝刘秀未予加封

  • 白发三千丈

    唐.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因为)愁似个(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后因以“白发三千丈”极言愁思之深。元.无名氏〔中吕.喜春来〕:“伤心白发三千丈,过眼金钗十二行。”

  • 久违

    唐刘长卿《送皇甫曾赴上都》诗:“东游久与故人违,西去荒凉旧路微。”后因以“久违”用作久别重逢时的套语。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杨老爷在此,久违了。”【词语久违】   汉语大词典:久违

  • 拾地芥

    源见“取青拾芥”。形容高官显位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辎軿青紫,如拾地芥。”刘良注:“取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借国威,取王世充如拾地芥耳!”胡三

  • 广开言路

    喻指集思广益,听取不同意见。来历,(?一133年)字伯珍,东汉大臣。汉安帝延光二年(124年),因听信臣下谗言,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来历以长公主之子与群臣上疏为太子辩诬,使得安帝极为不满。下诏斥责来历

  • 门卒

    源见“吴市隐”。谓埋名隐居。明吴应箕《有怀仲驭》诗:“梅尉逃门卒,陶潜漉葛巾。”【词语门卒】   汉语大词典:门卒

  • 留香

    《隋书.长孙晟传》:“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

  • 风月无边

    宋.朱熹《六先生画象赞.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风月无边”,原是称美风景之美,后用着比喻人品、文章影响深广的典故。亦作“无边风月”。元.白挺《西湖赋》:“无边风月,见天地心以志之。”主谓

  • 折柔条

    同“折柳”。柔条,指柳条。宋周邦彦《兰陵王.柳》词:“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