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北山猿鹤

北山猿鹤

源见“北山移文”。指隐居不仕。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词:“更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


【典源】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石经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飚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遗簪投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文选》卷四三本文“夜鹤”作“夜鹄。”

【今译】 南朝齐时周颙曾在北山隐居(在今南京市东北,即钟山),后应召出山做官,秩满入京时又经过此山。孔稚珪(字德璋) 写了《北山移文》,假借北山山灵的身份,对周颙不能安心隐居,追求利禄的行为进行讽刺。文中两句说由于因颙出仕,使得“蕙帐空荡荡的夜鹤也在怨艾,山人已经去了晓猿也感到惊诧”,后来成为名句。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有志归隐,思念家乡故地,或形容对官场生涯厌倦。

【典形】 北林猿鹤、北山灵、北山文、北山移、北山猿鹤、春猿秋鹤、德璋移、故山夜鹤、故山猿鹤、鹤怨、鹤怨猿惊、蕙帐鹤惊、蕙帐空、愧山灵、勒北山文、侣鹤猿、山中猿鹤、思颙、谢山灵、移北山檄、移文、移招隐、猿鹤盟、猿鹤怨、猿惊鹤怨、怨鹤啼猿、周颙负北山、周颙趋阙、空岩猿鹤、故山移文、猿鹤相从、鹤帐怨山人、钟山移后文、鹤怨空山、鹤帐猿啼、满山猿鹤、猿鹤青山、啼猿唳鹤、家山猿鹤、德璋能勒文、帐空夜鹤、叹晓猿、北岭献嘲、旧山鹤怨、不违猿鹤、山中怨鹤、猿鹤羞、谢猿鹤、移文诮、诳猿鹤、思猿鹤、任移文、北山招。

【示例】

〔北林猿鹤〕 唐·郑谷《少华甘露寺》:“长欲燃灯来此宿,北林猿鹤旧同群。”

〔北山文〕 唐·朱湾《假摄池州留别东溪隐居》:“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

〔北山移〕 宋·陆游《宿监中偶作》:“流落归来两鬓丝,此生真愧北山移。”

〔北山猿鹤〕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更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

〔春猿秋鹤〕 宋·乐雷发《訾家洲》:“岛雾海霞留古意,春猿秋鹤冷骚魂。”

〔德璋移〕宋·陈与义《寄题商洛宰令狐励》:“便携灵运屐,不待德璋移。”〔故山夜鹤〕 宋·刘筠 《与客启明》:“故山夜鹤空多怨,金屋人争诵子虚。”

〔故山猿鹤〕 宋·冯去非《喜迁莺》:“间阔北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鹤怨猿惊〕 清·陈祖范《寄沈归愚》:“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蕙帐鹤惊〕 明·高启 《钟山雪霁图》:“草堂猿啸晚,蕙帐鹤惊寒。”

〔蕙帐空〕 宋·王安石《酬和父祥源观》:“新诗起我超然兴,更感钟山蕙帐空。”

〔愧山灵〕 宋·陆游《苑亭》:“大道粗尝闻海若,高情未至愧山灵。”

〔勒北山文〕 清·吴雯《云中寺》:“此中有猿鹤,莫勒北山文。”

〔侣鹤猿〕宋·苏辙《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之二:“南方固乡党,谪宦侣鹤猿。”

〔山中猿鹤〕 清,归庄《次韵答顾宁人》:“山中猿鹤休相诮,杨子年年一草亭。”

〔思颙〕 宋·王安石《重游草堂寺》:“鹤有思颙意,鹰无变遁心。”

〔谢山灵〕 清·王摅《不得游金华洞志怅》:“为我谢山灵,终身混泥滓。”

〔移北山檄〕宋·苏轼《次前韵送程六表弟》:“未应便障西风扇,只恐先移北山檄。”

〔移文〕 宋·杨亿《直夜》:“误濯尘缨成底事,岩阿千古有移文。”

〔移招隐〕 宋·陈师道《和元乐销暑楼晓望》:翛然便欲移招隐,猿鹤还应怨旧群。”

〔猿鹤怨〕 宋·范成大《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之十:“莫嗔猿鹤怨,岫幌两年扃。”

〔猿惊鹤怨〕 元·白朴《水龙吟》:“自猿惊鹤怨,山人去后,谁更向,此中隐。”

〔怨鹤啼猿〕 宋·赵必��《宴清都·舟中思家》:“山灵休勒俗驾,容我卧草堂深处。问怨鹤啼猿,今无恙否?”

〔周颙负北山〕 唐·罗隐《寄右省王谏议》:“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周颙趋阙〕 宋·陈与义《别诸周》之二:“不似周颙趋阙去,山灵应许却归来。”


【词语北山猿鹤】   汉语词典:北山猿鹤

猜你喜欢

  • 米盐博辩

    议论烦琐细杂。米盐:喻细杂。《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久之。”久:原作“交”,从《史记》改。这句意思是说,若语言烦琐,则嫌其久长。主谓 比喻议论的范围广博、细微。《韩非子·说难》:“径省

  • 子云宅

    同“扬雄宅”。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诗:“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 花无百日红

    元.谷子敬《城南柳》二折:“几曾见柳有千年绿,都说花无百日红。枉费春工。”以花不能常开不谢,比喻好景不长。明.罗贯中著《三遂平妖传》一二回:“单表瘸子,初时,道士奉承他好酒好食,吃得欢喜,以后渐渐懒散

  • 百日屡迁

    《后汉书.荀爽传》载:荀爽字慈明,幼好学,十二岁即通《春秋》、《论语》,耽思经典,不应征召。“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

  • 黄犬信音

    同“黄犬书”。元马致远《集贤宾.思情》曲:“天涯自他为去客,黄犬信音乖。”

  • 帨缡

    《仪礼.士昏礼》:“母施矜结帨。”东汉.郑玄注:“帨,佩巾。”《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汉.毛氏传:“缡,妇人之袆也。母戒女施矜结帨。”东汉.郑玄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

  • 盗铃掩耳

    同“掩耳盗铃”。清 伤时子《苍鹰击.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皇帝,有甚商量!”见“盗钟掩耳”。【词语盗铃掩耳】  成语:盗铃掩耳汉语大词典:盗铃掩耳

  • 拾带重还

    源见“裴公还带”。喻拾到财物归还原主,不占为己有。《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这不意之财,虽则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

  • 减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孙膑”载:战国时,“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

  •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后因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