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召父杜母

召父杜母

东观汉记》卷十五“杜诗”:“杜诗字君公,建武元年(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元年为公元二十五年)为侍御史(官名,汉沿习秦时设置,在御史大夫下或在给事殿中,负责检举非法,督察郡县,或奉使外出执行任务),安集雒阳(集,通辑,安辑,安抚的意思)。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猝暴民间,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上召见,赐以荣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时官吏出行作为前导的一种仪仗),復使河东(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多指晋南一带),诛降逆贼杨义等。为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治清平。以诛暴立威信,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利用水力推动鞲鞴一音gōubèi,即活塞一以鼓风帮助冶炼金属的装置),铸为农器,用力省,见功多。时人方于召信臣(西汉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举高第,迁上蔡长,后迁南阳太守,有政绩。“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见《汉书.召信臣传》),故南阳人为之语:‘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汉代的召信臣和后汉杜诗是两个爱护人民,注意发展生产的清官,受到当时人的爱戴,被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旧时以“召父杜母”常用为颂扬地方官吏政绩的套语。俗又常称地方官、特别是多称县令为“父母官”。

宋.王禹偁《小畜集》八《谪居感事》诗:“长洲巨海湄,万家呼父母。”又十一《赠浚义朱学士》诗:“西垣久望神仙侣,北部休夸父母官。”


并列 据《东观汉记》卷15与《后汉书·杜诗传》记载:西汉召信臣,东汉杜诗,先后为南阳太守,有善政,时人语曰“先有召父,后有杜母”。后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褒义。


【典源】 《汉书·循吏传·召信臣传》:“ (召信臣) 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后汉书·杜诗列传》:“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今译】 汉代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平靖,户口增加,百姓称之“召父”。后汉杜诗也任南阳太守,政治清平,爱护百姓。兴修水利,百姓又称之“杜母”,谚语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爱护百姓、受人爱戴的地方官员。

【典形】 杜母、讳名号父、美政吾母、召杜、杜母慈、杜母高风。

【示例】

〔杜母〕 唐·李绅《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

〔讳名号父〕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亲爱之深,讳名而号为父; 歌咏不足,取姓以命其儿。”

〔美政吾母〕 宋·陈师道《杜待郎挽词》:“美政真吾母,名家更杜陵。”

〔召杜〕 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岂但搢绅称召杜,故多扶杖祝彭聃。”


【词语召父杜母】  成语:召父杜母汉语词典:召父杜母

猜你喜欢

  • 竹林兴

    源见“竹林七贤”。称美叔侄欢聚。唐綦毋潜《送郑务拜伯父》诗:“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 扣马

    同“叩马”。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袖中谏猎书,扣马久上陈。”一本作“叩马”。明梁云龙《海瑞行状》:“天挺忠贞,有扣马之节。”【词语扣马】   汉语大词典:扣马

  • 原宪病

    同“原宪贫”。明何景明《上李石楼方伯》:“未除原宪病,空负乐生愆。”【词语原宪病】   汉语大词典:原宪病

  • 秋风扫落叶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今用作“秋风扫落叶”,比喻扫除腐朽,十分容易。也比喻扫除净尽。主谓 秋风把将落的树叶一扫而光。比喻扫除干净,十分彻

  • 槐蚁

    同“槐根蚁”。清陈维崧《解连环.感遇和云臣》词:“槌床扺几,看九州蕉鹿,千秋槐蚁。”【词语槐蚁】   汉语大词典:槐蚁

  • 惜寸阴

    《晋书.陶侃传》:“陶侃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惜寸阴,极言珍惜时间,爱惜光阴。唐.郑谷《赠咸阳王主簿》诗:“登科未足酬多学,积业犹闻惜寸阴。”述宾 形容极其珍惜时间。

  • 经童作相,监婢为妃

    指为胥持国与金章宗李妃结纳干政事。胥持国代州繁峙(今山西繁峙)人,字秉钧,经童出身。金世宗完颜雍时,任博野县丞,授太子司仓,得识皇太孙完颜璟(金章宗)。金章宗即位,被任命为工部侍郎,迁尚书。金章宗明昌

  • 伊洛之学

    《宋史.道学.程颢程颐》:“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程颐)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涪人祠颐于北岩,世称为伊川先生。”宋代知名学者程颢、程颐弟兄为洛人,讲

  • 凿壁

    同“凿壁偷光”。唐杨衡《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诗:“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自此以外,虽凿壁恒勤,而操觚多缪。”【词语凿壁】   汉语大词典:凿壁

  • 欬唾成珠

    见“咳唾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