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向火乞儿

向火乞儿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争求富贵。惟九龄未尝及门,杨甚衔之。九龄常与识者议曰:‘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中,祸不远矣!’果然因禄山之乱,附炎者皆罪累族灭,不可胜数。”

唐代张九龄不肯趋附杨国忠,把那些趋炎附势者比作烤火的乞丐,一旦火尽,不免冻死。后因以“向火乞儿”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清.赵翼《青山庄歌》:“热客倚冰终日计,乞儿向火一群忙。”


偏正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烤火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曰……曰:‘今时之朝彦,皆是~,一旦火烬灰冷,暖气何在? 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中,祸不远矣。’”△贬义。多用于描写趋附权势的人。→摇尾乞怜 趋炎附势


【词语向火乞儿】  成语:向火乞儿汉语词典:向火乞儿

猜你喜欢

  • 腹笥便便

    同“腹笥”。明王思任《〈啜墨阁近稿〉序》:“无论其腹笥便便,千古自贮,即其豁鼻卷须,戟如猬插,亦时时有老骥伏枥之意。”主谓 腹笥,言腹中所记之书籍。比喻人饱学。《后汉书·边韶传》:“腹便便,五经笥。”

  • 运筹千里

    同“运筹决胜”。《旧唐书.李密传》:“上柱国、总管、齐国公孟让……大将军、左长史邴元真等,并运筹千里,勇冠三军。”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旧唐书·李密传》:“上柱国、总管、齐国公孟让……大

  • 穷途辙

    源见“哭穷途”。形容世路艰难。清尤侗《答俍亭禅师次来韵》:“世路穷途辙,生涯急水船。”

  • 伐毛换髓

    源见“伐毛洗髓”。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明梅鼎祚《昆仑奴》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性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并列 削去原来的毛发,换掉原来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旧的面貌。

  • 喜鹊桥

    源见“乌鹊填桥”。借指引渡情人的仙桥。金党怀英《感皇恩》词:“喜鹊桥成渺云步,旧家机杼,巧织紫绡如雾。”

  • 试玉烧三日

    源见“美玉经三火”。比喻经过长期严格的检验,才能分辨人品质的优劣。唐白居易《放言》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尧舜之民,比屋可封

    比屋:一屋挨一屋。犹言家家户户。 尧舜之民,家家都可接受封爵。 旧时形容唐虞盛世,教化大行,贤人众多。语出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梁书.良吏传.论》:“梁兴,破觚为圆,

  • 伯乐空群

    源见“马空冀北”。比喻识才者使人才得到充分的选拔任用。清 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敢言伯乐空群,还望你千金买骏。”

  • 半部论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赵匡义)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

  • 归墟

    传说中海水归宿汇聚的地方,是个深且无底的海下的巨壑。《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减焉。”亦作“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