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吞舟之鱼

吞舟之鱼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吞舟之鱼”,是极言鱼大可以吞舟。后泛指庞然大物。亦用以比喻伟大的贤人。汉.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

“吞舟之鱼”又可用以比喻罪恶极大的人。《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纲漏吞舟之鱼。”


偏正 吞得下船只的大鱼。后比喻高大的人或物。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列子·杨朱》:“~,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而吏治烝烝,不致于奸,黎民艾安。”△用时多以高大,巨大为喻,或褒(如《列子》)或贬(如《史记》),视立意如何而定。→大莫与京 ↔孤雏腐鼠


【词语吞舟之鱼】  成语:吞舟之鱼汉语词典:吞舟之鱼

猜你喜欢

  • 破壁飞去

    梁代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无名氏《宣和画谱》:“(张僧繇)又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因为落笔,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视画已失之矣。独二龙未点睛者在焉。”后

  • 岛瘦郊寒

    同“郊寒岛瘦”。宋朱熹《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之二:“君诗高处古天师,岛瘦郊寒讵足差?”并列 岛、郊,指唐代的贾岛和孟郊,此二者的诗作风格为清切凄苦。清·郑板桥《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长吉鬼语,诗

  •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几( ㄐㄧ jī ):细微的迹象。亦作“机”。作:起来,动作。 君子察觉事物变化的先兆,就立即行动起来,等不得一天过完。 表示君子能抓紧时机行事,动作迅速。语出《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

  • 米舂廊庑

    源见“梁鸿赁庑”。形容隐者自食其力的生活。清吴嘉纪《举世无知者五韵五首和赠吴苍二》之二:“米舂廊庑下,车挽田园际。”

  • 虞姬治佞臣

    汉.刘向《列女传.辨通》:“虞姬者名娟之,齐威王之姬也。威王即位九年不治,委政大臣,诸侯并侵之。其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嫉贤妒能,即墨大夫贤,而日毁之;阿大夫不屑,反日誉之。虞姬谓王曰:‘破胡谗谀之臣也

  • 犊车麈尾

    《晋书.王导传》:“初,曹氏性妒,导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曹氏知,将往焉。导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蔡谟闻之,戏导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导弗之觉,但谦退而已。

  • 狐鸣火

    同“狐鸣鱼书”。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诗:“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

  • 仙侣同舟

    同“李郭同舟”。唐杜甫《秋兴》诗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 王乔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 筑馆

    《春秋.庄公元年》载:春秋时周平王之孙女嫁于齐,鲁侯主婚,周天子之卿送女来鲁,以备出嫁。鲁建馆舍以居之。后因以“筑馆”为公主下嫁之典。唐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诗美下嫁,书传筑馆,贵其中礼,载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