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含垢
含垢:忍受垢耻。 意谓一国之君,为了顾全大局,有时也不免含垢忍辱。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杨伯峻注:“含垢,杜注云:‘忍垢耻’。《老子》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意盖谓国君宜以社稷之长远利益为重,不宜小不忍而危害社稷。”宋.苏轼《上皇帝书》:“国君含垢,至察无徒。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材取次可用。”
含垢:忍受垢耻。 意谓一国之君,为了顾全大局,有时也不免含垢忍辱。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杨伯峻注:“含垢,杜注云:‘忍垢耻’。《老子》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意盖谓国君宜以社稷之长远利益为重,不宜小不忍而危害社稷。”宋.苏轼《上皇帝书》:“国君含垢,至察无徒。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材取次可用。”
源见“名动金瓯”。形容名高才大受到君主的重视。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妨害有功劳、有能力的人。汉代李踜《答苏武书》:“闻子之归,踢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典属国:官名,掌民族间交往的事。并列 伤害有功劳的人,妒忌有才
同“绝裾温峤”。清徐述夔《八洞天.培连理》:“时非急难,忍学绝裾之太真;梦切瞻依,乞悯望云之仁杰。”
苏东坡与刘贡父设皛( ㄒㄧㄠˇ xiǎo 小)饭、毳( ㄘㄨㄟˋ cuì 脆)饭相戏的故事。明代张鼎思《瑯琊代醉编.皛饭毳饭》:“东坡尝与刘贡父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
栉:梳篦的总称。比:排列。像鱼鳞和梳齿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明.陈贞慧《秋园杂佩.兰》:“杖挑藤束,筐筥登市,累累不绝,每岁正二月之交,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清.毛奇龄《倘湖樵书序》:“
《礼记.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郑玄注:“摩,相切磋也。”后以“观摩”谓观看彼此的成绩并互相学习研究。清龙启瑞《送吕介存南游序》:“其朋侪之群萃州处,则又以备其讲习观摩之具,使之不易其心而迁其业。
源见“长康三绝”。泛指书画神妙之人。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洲。”【词语顾虎头】 汉语大词典:顾虎头
源见“丘嫂颉羹”。形容人情淡薄或讥人吝啬。清赵翼《漂母祠》诗:“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钟如阇黎。”
同“京洛尘”。宋陆游《初春出游戏作》诗:“京洛化衣无梦去,邯郸观妓有诗传。”
唐孟郊《烈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以“心如古井”形容心境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这样说话,又是计儿赚我,况彼屡露不良,我只心如古井。倘必曲我于从,何惜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