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圯桥进履

圯桥进履

圯(yí一):桥。此典指张良将老人掉在桥下的鞋子拾起来,给老人穿上。后以此典表示尊老受教。张良(?——前189年),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先五代为韩国相,秦国灭韩国后,张良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谋刺秦始皇未成。他逃到下邳(pī丕,今江苏睢宁北),张良闲暇无事时,曾经随意散步在下邳桥上,有一位老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就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子拾起来!”张良感到惊讶,想打他一顿,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到桥下把鞋子拾起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既已给他拾来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人把脚伸出让他穿上,便笑着走了。此典又作“张良进履”、“黄石履”、“堕屦”、“跪履”、“子房鞋”、“取履”、“进履圯桥”、“子房进履”。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34、2035页:“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yí,一,桥)上,有一老父,衣褐(hè和,粗布短衣),至良所,直堕(duò惰,掉落)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rú,小孩)子,下取履!’良鄂(通“愕”,惊讶)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例句】:

北周·庾信《张良遇黄石公赞》:“张良取履,跪受无辞。兵书一卷,长者三期。” 唐·刘禹锡《游桃源》:“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元·马致远《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元·揭傒斯《写兴寿吴大宗师》之一:“子房遇黄石,取履非所艰。”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大胸襟进履圯桥,壮游玩乘槎大海。”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能可学韩信般乞食,你也枉了似子龙进履。” 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之二:“博浪飞椎石,圯桥进履年。”


【典源】《史记· 留侯世家》:“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 (yi) 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 秦末张良 (字子房) 曾在下邳桥上闲游,有一老翁,平常人装束,走到张良旁,将自己的鞋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取鞋!”张良很惊讶,想打这老人,因为看他年老,强自忍住,下去为他取鞋。老翁又说:“给我穿上!”良已经为他取鞋,就又跪下为他穿好。老翁伸足穿上鞋后,笑着去了。这老翁就是黄石公,后传给张良兵法。参见《黄石传书》。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尊老受教; 或形容贤人志士尚未得志显达。

【典形】 堕屦、跪履、黄石履、进履圯桥、取履、圯桥进履、圯上履、张良取履、子房进履、子房鞋、圯桥屦、圯桥取履、圯桥履坠,圯上逢黄石。

【示例】

〔堕屦〕 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跪履〕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黄石履〕 唐·刘禹锡《游桃源》:“黄石履看堕,洪厓肩可拍。”

〔进履圯桥〕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大胸襟进履圯桥,壮游玩乘槎大海。”

〔取履〕 元·揭傒斯《写兴寿吴大宗师》之一:“子房遇黄石,取履非所艰。”

〔圯桥进履〕 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之二:“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年。”

(张良取履) 北周·庾信《张良遇黄石公赞》:“张良取履,跪受无辞。兵书一卷,长者三期。”

〔子房进履〕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能可学韩信般乞食,你也枉了似子房般进履。”

〔子房鞋〕元·马致远《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猜你喜欢

  • 梅真

    同“梅子真”。唐方干《寄台州孙从事百篇》诗:“梅真入仕提雄笔,阮瑀从军着彩衣。”【词语梅真】   汉语大词典:梅真

  • 鼓奏鸣蛙

    同“鼓吹蛙”。元张可久《折桂令.幽居》曲:“红尘不到山家,赢得清闲,当了繁华。画列青山,裀铺细草,鼓奏鸣蛙。”

  • 门前张雀罗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寂。唐方干《偶作》诗:“未妨溪上泛渔艇,又为门前张雀罗。”

  • 栉风酾雨

    同“沐雨栉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与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见“栉风沐雨”。酾,斟(酒)。【词语栉风酾雨】  成语:栉风酾雨汉语大词典:栉风酾雨

  • 大舅乱天下

    参见:庾舅

  • 望杏

    《氾胜之书.耕田》:“望杏花落,复耕。”后以“望杏”指劝耕时节。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吴兆宜注:“《月令》:杏花生,种百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春祈

  • 寿张樊敬侯

    《后汉书.樊宏传》:“父(樊)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十八年,帝南祠章陵,过湖阳,

  • 犀首

    《史记.张仪列传》:“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后因以“犀首”指无事好饮之人。唐韩愈《秋怀》诗之三:“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宋辛弃疾《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馀干赋》词:“孰居无

  • 楚歌

    源见“四面楚歌”。楚人之歌。引申指悲歌,表示陷入困境。清方文《宋遗民咏.谢翱》:“击石为楚歌,竹石俱损伤。”陈沂《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突然他感觉出来了,这不是音乐,而是楚歌。”【词语楚歌】   汉

  • 三纸无驴

    源见“博士买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宋陆游《题斋壁》诗:“草赋万言那直水,属文三纸尚无驴。”此例为谦称。主谓 文辞烦琐,废话连篇,不得要领。语本《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