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

指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条约。公元前700年,楚武王出兵伐绞。大兵压境,绞国士兵坚守城邑,闭门不出。楚国大夫屈瑕建议,绞国地小而其人民性情急躁,急躁就少谋。请对我们打柴的人不要加以干涉以此来引诱他们上当。楚王采纳了这一建议,一举打败绞军,逼迫绞国在城下签订了屈辱的条约。

【出典】:

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例句】:

左传·宣公十五年》:“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元·托托《宋史·寇准传》:“(王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偏正 敌军兵临城下时被迫接受的屈辱盟约。明·刘基《春秋明经·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诸侯盟于扈》:“今以孤军攻之,而城郭失其守,甲兵失其卫。使蔡侯泥首受罪,以为~。谓晋师不强而若此乎?”也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清·严复《论南昌教案》:“道咸之际,海禁未开,疆吏不达外情,交涉动至决裂,~,有金陵、天津诸条约。”△用于盟约。也作“城下之辱”。


【词语城下之盟】  成语:城下之盟汉语词典:城下之盟

猜你喜欢

  • 青鸟传音

    同“青鸟传书”。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婚媾由天难预测。自有鸾凤侣,堪比翼,青鸟传音应在即。”见“青鸟传信”。[例]孟文恋着小莉,又不敢言明。朋友吴起拍着胸脯,愿效~之劳,而撮合这对姻缘。【词语

  • 独立王尊

    《汉书.王尊传》载:王尊任东郡太守时,东郡 河水上涨,浸泡金堤,百姓惊恐。王尊祝祷:“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万千吏民争相叩头请他离开,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溢,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

  • 黄钟瓦缶

    源见“瓦釜雷鸣”。喻指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并列 比喻艺术性高超和低劣的作品。明·谢榛

  • 证羊

    源见“攘羊”。谓儿子告发父亲之罪。宋岳珂《天定录.谢宰执启》:“穹灵在上,忍为指鹿之欺;椟背惨威,俾蹈证羊之直。”【词语证羊】   汉语大词典:证羊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的形势,分裂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统一;统一的时间长了,又会出现分裂。 后用以说明社会局面或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语出《三国演义》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

  • 燕颔虎颈,飞而食肉

    颔( ㄏㄢˋ hàn ):下巴颏。 形容相貌威武,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明.李清《檮杌闲评》二〇回:“小山道:

  • 鸾分凤离

    同“鸾凤分飞”。明李开先《宝剑记》四八出:“自从他鸾分凤离,到如今雁断鱼稀。”并列 比喻夫妻、情侣离别或离散。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48出:“自从他~,到如今雁断鱼稀。”△用于形容夫妻、情侣分离。→

  • 明察秋毫之末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末:指秋毫的末端,是细毛的最细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谓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东西也看得清楚。后常用以形容人能观察入微,别具眼力。

  • 邢尹

    源见“尹邢避面”。喻指互相嫉妒的人。清袁枚《遣怀杂诗》之十八:“邢 尹一相见,涕泣服其美。”【词语邢尹】   汉语大词典:邢尹

  • 剧孟任侠

    指剧孟以行侠仗义闻名于当时,在河南地方有很大势力。后以此典指行侠仗义的人。当时,雒(Luò落)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二十里)地方有个人叫剧孟。雒阳人以会做商业买卖为有才能,但剧孟却以行侠显名于诸侯。西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