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经地纬

天经地纬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后以“天经地纬”指天地间理所当然的常道。晋左思《魏都赋》:“日不双丽,世不两帝。天经地纬,理有大归。”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作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并列 ①比喻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晋·左思《魏都赋》:“日不双丽,世不两帝,~,理有大归。”②以天地为法则、法度或道理来治理天下。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后主~,义冠人灵。”陶贞怀《天雨花》:“胸藏二酉书千卷,腹隐~深。”△常指正确的道理。


【词语天经地纬】  成语:天经地纬汉语词典:天经地纬

猜你喜欢

  • 霜露之感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注:“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后因以“霜露之感”谓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

  • 六翮

    参见:排虚翮【词语六翮】   汉语大词典:六翮

  • 终南一径

    同“终南捷径”。宋刘克庄《六和实之春日》诗:“终南一径非常捷,自是吾徒问路蹉。”

  • 蒲梢骑

    汉代司马迁《史记.乐书》:“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汉武帝派兵伐大宛,得到一匹宝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名曰

  • 楚两龚

    《汉书.两龚传》:“两龚,皆楚人也。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楚两龚。”西汉.龚胜、龚舍,都是楚地人,都以名节著称,时人称为楚两龚。汉.扬雄《法言.问明》说:“楚两龚之絜,其清矣

  • 漂母惠

    同“漂母恩”。晋陶潜《乞食》诗:“感子漂母惠,惭我非韩才。”

  • 珠联壁合

    珍珠相连,璧玉相合,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连接或集合在一起。《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

  •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指孔丘。斋:斋戒。古代在祭祀之前,不喝酒,不吃葱蒜,不与妻妾同居,叫做斋戒。 孔子所谨慎小心的事有三样:斋戒,战争,疾病。语出《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斋),战,疾。”明.李贽《焚书.杂述

  • 附骥

    同“附骥尾”。明何景明《送崔氏》诗之三:“结发与君友,附骥思一鸣。”【词语附骥】   汉语大词典:附骥

  • 四美

    同“四并”。唐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词语四美】   汉语大词典: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