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又《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后遂以“女娲补天”比喻救时匡世,挽回世运。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元虞集《戏作试问堂前石》诗之四:“碣石久沦海,女娲曾补天。”


主谓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一说是伏羲的妹妹,一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褒义。赞颂力挽狂澜,造福人民的女性,可用此语。


【典源】《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lan)炎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 《列子·汤问》亦载,文略。

【今译】太古之时,天的四极残缺,九州大地开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地不能完全负载,大火四处燃烧久久不灭,洪水滔滔无法消退。凶暴的野兽吞食善良百姓,凶猛的大鸟抓去老弱儿童。于是伏羲之妹女娲炼五色石来补苍天,斩断巨鳌的足来支撑四极,杀死水怪黑龙来平复冀州,积存芦灰来堵住洪水。终于苍天补好,四极端正; 洪水退去,冀州平复; 恶兽被杀死,百姓得以生存。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不计个人利害安危,立志救国救民; 也用以指自然灾害或治理灾害。

【典形】 鳌足如山、补苍天、补天、帝斩鳌、断鳌、断鳌足、古皇娲、炼石、炼石补天、炼石娲、炼娲、芦灰、芦灰缩水、女娲补天、女蜗天、神娲石、太皞妹、天五色、娲补、娲皇、娲皇补天、正天倾、断鳌立极、娲皇炼余石、炼成五色、芦灰止水、五色琼瑶、女娲拣石、鳌足断、娲皇工、炼石手、待女娲、补天余、补天乎、白石补、女娲手。

【示例】

〔鳌足如山〕 清·铁虎《次韵和锡山友人》:“龙髯似戟升黄帝,鳌足如山说女娲。”

〔补苍天〕 南朝梁·江淹《遂古篇》:“女娲炼石,补苍天兮; 共工所触,不周山兮。”

〔补天〕 宋·杨万里《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着沙。”

〔帝斩鳌〕 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暗人亡鹿,溟翻帝斩鳌。”〔断鳌〕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断鳌搘四柱,卓马济三灵。”

〔断鳌足〕 唐·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缅怀断鳌足,凝想乘鸾姿。”

〔古皇娲〕 宋·苏辙《用林妷韵赋雪》:“出盐东海若,炼石古皇娲。”

〔炼石〕 清·秋瑾《感时》之二:“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

〔炼石补天〕 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斩鲸清海沸,炼石补天迍。”

〔炼石娲) 清·王夫之《后雁字诗》之十八:“娓娓谈天衍,痕痕炼石娲。”

〔炼娲〕 清·孔尚任《桃花扇》:“星宿才离海,玻璃更炼娲。”

〔芦灰缩水〕 北周·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是以竹杖扶危,不能正武担之石; 芦灰缩水,不能救宣房之河。”

〔女娲补天〕 唐·李贺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女娲天〕 宋·汪藻《已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神娲石〕 清·唐孙华《大雨叹》:“如翻玉女盆,似裂神娲石。”

〔太皞妹〕 明·徐渭《宗孙有别字柱南者》:“念彼共工额,幸不触斯际。不然小折伤,恐烦太皞妹。”

〔天五色〕 宋·张孝祥《蒸霞谷为曹公会赋》:“补成天五色,散作佛千毫。”

〔娲补〕清·黄景仁《和毕中丞悼亡诗》:“禹疏不到相离水,娲补难平有恨天。”

〔娲皇〕 清·丘逢甲《苦雨行》:“娲皇补处今毕漏,石炼五色难坚牢。”

〔娲皇补天〕宋·秦观《贺吕相公启》:“窃以娲皇补天之际,高宗梦帝之初,未就泥金,正资陶铸。”


【词语女娲补天】  成语:女娲补天汉语词典:女娲补天

猜你喜欢

  • 卓女垆

    源见“文君沽酒”。美称酒肆。清王士禛《沁园春.偶兴与程村羡门同作》词之一:“忆卓女垆边,花笼赵瑟;要离冢畔,霜淬吴钩。”

  • 摘艳薰香

    形容文章辞藻华美。唐代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屈宋:屈原、宋玉。班马:班固、司马迁。【词语摘艳薰香】  成语:摘艳薰香汉语大词典:摘艳薰香

  • 温洛

    《易纬乾凿度》卷下:“孔子曰:‘帝德之应,洛水先温。’”后因以“温洛”称颂帝王有盛德。南朝 梁任昉《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时来浊河变,瑞起温洛清。”亦借指洛阳。唐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当贼逼

  • 行幸万里

    《太平广记》卷一三六《万里桥》:“玄宗幸东都,偶然秋霁(雨雪止,云雾散。),与一行师共登天宫寺阁,临眺久之。上遐顾悽然,发叹数四。谓一行曰:‘吾甲子得终无患乎?’一行进曰:‘陛下行幸万里,圣祚无疆。’

  • 倒屣相迎

    亦作“倒屣而迎”,“倒屣迎宾”。匆忙迎接客人,以致鞋子都穿倒了。原意为对才学之士的尊敬;后则泛指对客人的尊重。王粲(177-217年),字仲宜,山阴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汉魏之际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

  • 迂怪不经

    荒诞而无根据。又作“诡怪不经”。出自隋王劭之事迹。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在隋任著作郎近二十年,负责编修国史,撰有《隋书》80卷,但其所取史料多为荒诞不经之语,或街谈巷议之词,没有任何

  • 置诸高阁

    同“置之高阁”。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见“束之高阁”。郭沫若《万引》:“我没钱买书,难道别人有书尽可以~,我也不能取阅吗?”【词

  • 平阳骑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

  • 千金求骏骨

    同“千金市骏”。明 镏绩《画马》诗:“闻道千金求骏骨,不应龙种在人间。”

  • 横汾赏

    源见“汉武横汾”。指帝王赏宴臣僚,君臣诗赋唱和。唐沈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诗:“古来徒羡横汾赏,今日宸游圣藻雄。”【词语横汾赏】   汉语大词典:横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