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集市。 好像进入卖咸鱼的集市,时间一长,就闻不出臭味。 比喻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而逐渐与之同化。语出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宋书.颜延之传》:“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之变矣。”雷震《新燕语》卷上:“……余初入都,颇觉会味参商,苦出门者累月,后亦安之,殊不觉矣。古人谓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具有至理。”周代《晚晴小集.翼南其人其文其画》:“那时像这类不受题材限制,敢于写真实生活的作品还不多见,‘三突出’、‘高大全’的影响尚未消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许多人对这类题材是不易接受的。”


其他 鲍鱼,咸鱼。肆,店铺。好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比喻受到不良的环境影响,时间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亦与之化矣。”※鲍,不读作“bāo”。△多用于感染同化。→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涅而不淄。也作“入鲍忘臭”。


【词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成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猜你喜欢

  • 蜗角之争

    同“蜗角斗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宋礼立褭蹄之约,希蜗角之争。”见“蜗角斗争”。【词语蜗角之争】  成语:蜗角之争汉语大词典:蜗角之争

  • 长日唯销一局棋

    唐.张固《幽闲鼓吹》:“宣宗坐朝,令狐相进李远为杭州(注:令狐綯,宣宗朝为相),宣宗曰:‘比闻李远诗云:长日唯销一局棋。岂可以临郡哉?’对曰:‘诗人之言不足有实也。’”令狐綯举荐李远出任杭州刺史,宣宗

  • 江总还家尚黑头

    黑头:黑头发。江总(519-594年)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梁时曾官武陵王府法曹参军。入陈,后主授以尚书令。后归隋为上开府。梁时侯景叛乱进犯京都(今江苏南京),江总奉

  • 台鼎

    《后汉书.陈球传》:“球复以书劝(刘)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按,刘郃官居司徒。台,官署名,古以尚书、谒者、御史合称三台。鼎,因有三足,以喻三公重臣。故“台鼎”用指宰辅重臣。唐.韩

  • 阮涕

    同“阮生泪”。柳亚子《五月十八夜偕饮湖上酒楼即席分得真韵》:“江才阮涕新来尽,草草壶觞愧主宾。”

  • 出囊颖

    源见“毛遂自荐”。喻出类拔萃者。元戴良《和陶渊明饮酒》之一:“东坡与子由,当是出囊颖。”

  • 瑶山

    源见“玉山”。喻俊美的仪容或仪容俊美的人。宋毛滂《蝶恋花.送茶》词:“七盏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宋杨无咎《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纱纬半卷。记云亸瑶山,粉融珍簟。”【词语瑶山】   汉

  • 龚遂劝农

    汉代著名循吏龚遂鼓励百姓致力农桑。《汉书.循吏.龚遂传》:“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

  • 张融岸上舟

    同“张融船”。清袁枚《桂林至兴安路止百里舟行十日》诗:“张融岸上舟,居之若堂奥。夫岂无家哉?亦各随所好。”

  • 珠联玉映

    同“璧合珠联”。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三:“措思削词皆可法,余则珠联玉映,尤未易编述也。”见“珠联璧合”。宋·蔡絛《西清诗话》:“至若古今诗人,自是~,则又有不得知也已。”【词语珠联玉映】  成语: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