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妙语解颐

妙语解颐

颐:面颊。解颐:欢笑。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匡衡父辈世代务农,到了匡衡这一代才读书好学。家境贫寒,匡衡为人干农活来补贴家用,精力特别充沛。当时文士们都这样称赞匡衡:“当没人能解说《诗》的疑难问题时,匡衡就要来了;匡衡解说《诗》,充满风趣,令人欢笑不止。”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卷6“解颐”条中说:“匡说诗,解人颐,盖言其善于讲诵,能使人喜而至于解颐也。至今俗谚以人喜过甚者,云兜不上下颏,即其意也。”后以此为典,形容语言生动风趣,使人开颜欢笑。

【出典】:

汉书》卷81《匡衡传》3331页:“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如淳注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例句】:

唐·苏颋《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 唐·李白《赠徐安宜》:“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 唐·权德舆《中书送敕赐斋撰戏酬》:“常日每齐眉,今朝共解颐。” 宋·王炎《满江红·至日和黄伯威》:“结绶弹冠成底事,解颐折角皆虚说。”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故诗至入妙,有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即匡鼎解颐是也。” 清·魏子安《花月痕》12回:“‘有莺其羽’四字,妙语解颐,太太真个聪明,大家各贺一杯。”


主谓 颐,面颊。解颐,面容舒展,露出笑容。话说得巧妙有趣,令人发笑。语本《汉书·匤衡传》:“匤说《诗》,解人颐。”《花月痕》12回:“‘有莺其羽’四字,~,太太真个聪明,大家各贺一杯。”△褒义。多用于描写精彩的言语。→令人喷饭解颜而笑 ↔惨不忍闻


【词语妙语解颐】  成语:妙语解颐汉语词典:妙语解颐

猜你喜欢

  • 百年粗粝腐儒餐

    百年:指人的一生。粗粝:糙米,这里指粗米饭。 穷苦的儒生一生过着低水平的生活。语出唐.杜甫《宾至》:“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清.李玉《清忠谱.傲雪》:“你洁白酒一壶,生腐一方,我与陈老爷

  • 辽阳鹤

    同“辽东鹤”。宋 清源真君《望江南》词:“辽阳鹤,惊起老苍龙。四海九州沾惠泽,狼烟影里弄清风。”明陈献章《悼周镐》诗之五:“数声愿借辽阳鹤,唤醒人间未死人。”【词语辽阳鹤】   汉语大词典:辽阳鹤

  • 依斟流彘

    《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

  • 雷破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夏侯太初(魏晋时人)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魏晋时的夏侯太初在大雨天倚着柱子写字,霹雷将他所倚的柱子击坏;他的衣服也被烧

  • 无镞遗

    《史记.秦始皇纪赞》:“于是六国之士……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引《贾谊书》语)无镞遗,是由“无矢镞之费”脱

  • 三休台

    源见“三休㈠”。指章华台。南朝 梁刘孝绰《江津寄刘之遴》诗:“经过一柱观,出入三休台。”【词语三休台】   汉语大词典:三休台

  • 游必有方

    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主谓 要出游,须告知去处。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母王夫人勉之曰:‘志在四方,男儿事也。即语称~,不过稽远近

  • 鲁卫之政

    《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公之后,卫是周公之弟康叔之后,都是周朝的两个姬姓诸侯国。因此说鲁、卫两国无论从亲属关系到政治情况都是兄弟之国。后以“鲁卫之政”比喻两者的情况、程度相同。南朝

  • 比闾

    《周礼.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闾”泛称乡里。宋苏洵《议法》:“比闾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词语比闾】   汉语

  • 棘霸

    同“棘门灞上”。晋潘岳《西征赋》:“轻棘 霸之儿戏,重条侯之倨贵。”【词语棘霸】   汉语大词典:棘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