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同“孟母择邻”。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他背熟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


主谓 孟母,孟轲的母亲。据传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学儒习礼而三次搬家迁居。事见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后以此比喻家长重视环境影响与子女成长的关系。《说岳全传》12回:“心承~教,腹饱陈平六出奇。”△褒义。多用于教育方面。也作“断机择邻”。


【典源】 汉·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今译】 邹国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她的家邻近墓地。孟子年幼时,玩耍都学墓地里的挖坟筑墓这些事。孟母见了说:“住在这地方对孩子没好处。”于是迁走,住在市场旁边。孟子玩耍又模仿商人做买卖的事。孟母又说:“住在这地方对孩子没好处。”于是又迁走,住在学校旁边。这回孟子玩耍都学的是祭祀行礼这些事了。孟母说:“这才是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定居下来。孟子长大后,学习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终于成为大儒。

【释义】 后以此典指母亲贤德,教子有方; 也用以指好邻居。

【典形】 卜邻、门衰孟母、孟邻、孟母邻、三迁、三徙、三移孟母、择邻、训子孟轲贤、三迁孟母、慈母择邻、孟家邻。

【示例】

〔卜邻〕 唐·杜甫《孟氏》:“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门衰孟母〕 清·归庄《冬日感怀》之九:“门衰孟母离簧舍,世乱颜生失郭田。”

〔孟邻〕 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孟母邻〕 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尝叨孟母邻。”

〔三迁〕 清·丘逢甲《题寒机课子图》:“机声古屋三迁梦,灯影寒窗五夜心。”

〔三徙〕 三国·曹操《善哉行》:“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三移孟母〕 元·白朴《墙头马上》:“我便似八烈周公,俺夫人似三移孟母。”

〔择邻〕 唐·元稹《追封孔戣母韦氏等》:“惟嫔之礼,始自敬姜; 择邻之规,优于孟母。”


【词语孟母三迁】  成语:孟母三迁汉语词典:孟母三迁

猜你喜欢

  • 击钵赋诗

    参见:击钵催诗

  • 胡床玩月

    源见“南楼”。谓据胡床赏月。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床玩月。”

  • 靖节琴

    同“无弦琴”。陶渊明私谥靖节。宋曾巩《静化堂》诗:“客来但饮平阳酒,衙退常携靖节琴。”【词语靖节琴】   汉语大词典:靖节琴

  • 献玉

    源见“和氏之璧”。谓向朝廷国家献才智。唐陆畅《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词语献玉】   汉语大词典:献玉

  • 有无相生

    《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是老子使用的两个基本哲学概念。“有”指事物的存在,“无”指事物的不存在。老子认为,有有才生无,有无才生

  • 望舒

    源见“月御”。传说中指为月驾车的神。明何景明《告咎文》:“饬望舒以驰范兮,戒羲和以正御。”也借指月亮。晋张协《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唐 耿?《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诗:“谁为须张烛,凉空

  • 下蔡

    源见“东墙窥宋”。指贵族萃集之地或美人众多之所。南朝 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遍览下蔡之女,具悦淇上之姝。”【词语下蔡】   汉语大词典:下蔡

  • 牵丝

    源见“丝幕牵红”。指选婿或择偶。《剪灯馀话.琼奴传》:“耕云曰:‘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词语牵丝】   汉语大词典:牵丝

  • 胸号五车

    源见“五车书”。形容学识丰富。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盖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 毋望之福

    参见:无妄之福【词语毋望之福】  成语:毋望之福汉语大词典:毋望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