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尺布斗粟

尺布斗粟

粟(sù速):谷子。此典本指少量布和谷子。比喻汉文帝刘恒和弟弟刘长间利害冲突不能相容。后以此典形容兄弟间有利害冲突而不能忍让。刘长(前198年——前174年),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封刘长为淮南王(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两省淮河以南及湖北省东部),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汉文帝前六年(前174年),刘长阴谋叛乱,事发被拘,在流放途中,刘长不食而死。民间有人编一首歌词,唱淮南王道:“一尺麻布,可以缝衣;一斗谷子,还能捣米。兄弟两人,不能相容。”

【出典】:

史记》卷118《淮南衡山列传》3080页:“民有作歌(指能唱之词,“歌”为名词)歌(唱,“歌”为动词)淮南王厉(《谥法》:“暴慢无亲日厉。”此为刘长死后追称“厉”,含贬意)王曰:‘一尺布(麻布),尚(还)可缝;一斗粟(去皮小米),尚可舂(chōng冲,把谷类外壳捣掉)。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例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以此愧陛下。” 唐·魏徵等撰《隋书·文四子传·论》;“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宋·王属称《济州龙泉寺修三门记》:“吾粗衣粝食,往来竹山上庸间,得尺布斗粟负荷而归,积毫累铢以至百万。” 宋·辛弃疾《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君听取,尺布尚堪缝,米粟也堪舂,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明·赵弼《酆都报应录》:“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尺布斗粟之谣,辄食甚哀。”


并列 ①一尺布可以缝一件用物,一斗粟也可以舂成米,但兄弟两人却不能和合。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明·赵弼《丰都报应录》:“至若淮南迁蜀而死,天子闻~之谣,辍食甚哀。”△描写兄弟不和。↔手足之情 鹡鸰在原。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东西数量极少。宋·王禹偁《济州龙泉寺修三门记》:“吾粗衣粝食,往来竹山上庸间,得~负荷而归,积毫累铢以至百万。”△形容数量少。也作“斗粟尺布”。


【词语尺布斗粟】  成语:尺布斗粟汉语词典:尺布斗粟

猜你喜欢

  • 其仁如天

    他的仁德像天一样广大。 旧时歌颂帝王的谀辞。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其仁如天。”宋.曾巩《范贯之奏议集序》:“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由是而已。”

  • 伍举刺荆王

    源见“一鸣惊人”。指春秋时伍举讽谏楚庄王奋发有为。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伍举刺荆王以大鸟,齐客讥薛公以海鱼。”

  • 投瓮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六:“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满即焚于通衢。”宋代赵普任宰相时,在厅堂屏风后面放了两只大瓮,凡有利害关系的文书,阅后都投入瓮里,

  • 玉鱼

    唐韦述《两京新记》载:传说吴 楚七国反时,楚王 戊太子适朝京师,未从坐,死于长安,天子敛以玉鱼一双。后因以“玉鱼”指殉葬品。唐杜甫《诸将》诗之一:“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词语玉鱼】   

  • 苫块

    古代居丧之礼,以苫荐为席,以土块作枕。《仪礼.丧服》:“寝苫枕块。”【词语苫块】   汉语大词典:苫块

  • 矮子看戏

    矮子在人群里看不清戏的演出,只能人云亦云。比喻随声附和,没有己见。《五灯会元.蕲州五祖法演禅师》:“这个说话,唤作矮子看戏,随人上下。三十年后,一场好笑。”《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其有知得某人诗好,某

  • 书不尽言

    《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谓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用作书信结尾的用语。《三国演义》二六回:“公视之,乃刘玄德书也。其略云:‘……书不尽言,死待来命。’”主谓 原指文辞不能表达完意

  • 出奇取胜

    同“出奇制胜”。《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见“出奇制胜”。【词语出奇取胜】  成语:出奇取胜汉语大词典:出奇取胜

  • 屠龙事业

    源见“屠龙技”。喻指艰巨而又没有什么价值的事业。清王鹏运《沁园春》词:“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商歌入破时。”

  • 西河风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南史》卷三十南朝宋《何尚之传》:“立宅南郭外,立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王球常云:‘尚之西河之风不坠。’”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