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繻

弃繻

繻(rú如又读xū需):古代出入重要关塞的凭证,在帛上写字,分成两半,出关时取以合符,检验后才得放行。终军在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他离开故乡(山东济南)前往长安。他步行过函谷关时,守关的官吏交给他一个帛制的繻证,说:“这是你返回时,出函谷关的凭证,合在一起检验后才能放行。”终军说:“男子汉西入京城干一番事业,总不能凭着这个繻证再回来吧!”把繻证扔在地上就走了。后来终军担任谒者官,手持节杖东出函谷关,去巡察各地。守关吏认出是他,对别人说:“这位使者就是先前扔掉繻证的书生啊!”后以此典称颂志向远大,博取功名的年青人。

【出典】:

汉书》卷64下《终军传》2814、2819页:“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例句】:

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弃繻频北上,怀剌几西游。” 唐·李世民《入潼关》:“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元九》:“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唐·皮日休《题潼关兰若》:“关吏不劳重借问,弃繻生拟入耶溪。” 宋·司马光《送何济川知汉州》:“复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年。” 宋·陆游《读史》:“徒步出关胡不可?向来常笑弃繻生。” 明·谢榛《榆河晓发》:“忽忆弃繻者,空渐旅鬓斑。” 明·陈子龙《与客登任城太白楼》:“弃繻入关应明诏,燕市如渑不敢沽。” 明·张煌言《次韵酬林荔堂》:“西台幸有同心侣,愧杀投繻终子军。”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序》:“吾师以陆机入洛之年,弟子亦终军弃繻之岁。” 清·尤侗《贺沈贞蕤探花及第》:“便当弃繻出关去,床下仰看元龙楼。” 清·康有为《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素衣深恐缁尘涴,岂敢投繻入帝京。”


【词语弃繻】   汉语词典:弃繻

猜你喜欢

  • 东西南北之人

    表示人的行踪不定,四处飘泊。语出《礼记.檀弓上》:“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唐.席晋《对移乡判》:

  • 柳生肘间

    同“柳生左肘”。唐白居易《达理》诗之一:“或柳生肘间,或男变为女。”

  • 从之者如归市

    归:趋,往。市:市集。 追随他而去的人好像赶集一样踊跃。 表示深受大众拥护。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去邠。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

  • 冰清玉粹

    同“冰清玉洁”。《初学记》卷十七引晋 孙绰《原宪赞》:“原宪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术。”见“冰清玉洁”。晋·孙绰《原宪赞》:“原宪去兽,~。”【词语冰清玉粹】  成语:冰清玉粹汉语大词典:冰

  • 百尺卧高楼

    同“百尺卧元龙”。宋张元幹《水调歌头.追和》词:“梦中原,挥老泪,遍神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 远公过虎溪

    同“过虎溪”。清张岱《西湖寻梦.风篁岭》:“苏子瞻访辨才于龙井,送至岭上。左右惊曰:‘远公过虎溪矣。’”

  • 短绠汲深

    同“绠短汲深”。唐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序:“顾才不称物,短绠汲深。”主谓 太短的绳子不能汲取深井中的水,比喻人学识浅陋,不明深理,或不胜重任。《管子》:“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荀

  • 沧海一粟

    大海中的一粒粟米。比喻极其渺小。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偏正 粟,小米,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张贤亮

  • 丧家之犬

    同“丧家之狗”。《金瓶梅词话》四七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冰心《老舍和孩子们》:“舒伯伯给我的信里说,他在纽约,就像一条丧家之犬。”见“丧家之狗”。琼瑶《船》:“他们两人默默相对,彼此

  • 愤悱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后因以“愤悱”谓积思求解。唐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