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鹑百结衣

悬鹑百结衣

源见“子夏衣”、“百结”。谓穿着破旧的衣服。形容生活清贫。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九:“半菽一瓢饮,悬鹑百结衣。”


猜你喜欢

  • 晋惠闻蛙

    《晋书.惠帝纪》载:晋惠帝昏庸愚昧,在华林园听到蛙叫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荒乱,百姓饥惫,惠帝曰:“何不食肉糜?”后因以“晋惠闻蛙”指愚蒙寡识。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折:“羡杀那

  • 尧年舜日

    同“尧天舜日”。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见“尧天舜日”。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乐圣永无忧。”【词语尧年舜日】  成语:尧年舜日汉语大词典:尧年舜日

  • 青凫

    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四:“帝升望月台,时暝望南端,有三青鸭群飞,俄而止于台……青鸭化为三小童,皆著青绮文?,各握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身止影动,因名轻影钱。”凫,野鸭。后因以“青凫”指钱。南朝梁元

  •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参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汉书·韩信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词语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成语: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汉语大词典: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 北山归意

    源见“北山移文”。指隐居之意。唐吴融《忆猿》诗:“犹有北山归意在,少惊佳树近房栊。”

  • 针尖对麦芒

    主谓针的尖对着麦穗上的芒刺。比喻双方的尖锐对立。[例]两人都是火爆性情,凑到一块,意见不同,便是~。△多用于描写对立方面。→针锋相对 ↔针芥相投【词语针尖对麦芒】  成语:针尖对麦芒汉语大

  • 饥溺

    源见“己溺己饥”。比喻生活痛苦。多以表示关心人民疾苦。元杨载《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饥溺忧民忧。”【词语饥溺】   汉语大词典:饥溺

  • 都卢

    《文选》卷二东汉.张平子(衡)《西京赋》:“非都卢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唐.李善注:“《汉书》曰:‘自合浦南,有都卢国。’《太康地志》曰:‘都卢国,其人善缘高。’”据汉代史记载,南方有都卢国,国人都

  • 代马不思越

    同“代马依风”。唐李白《古风》之六:“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主谓 代,古国名,指代北方。越,古国名,指代南方。北方的马不会思念南方。比喻眷念故乡。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

  • 赤伏

    同“赤伏符”。唐张说《上党旧宫述圣颂》:“赤伏归于汉光。”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词语赤伏】   汉语大词典:赤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