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同舟共济”。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时,则互相救助。如: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国人应本吴越同舟之义,共赴时艰。主谓 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必须互相救助,共
天下的形势,分裂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统一;统一的时间长了,又会出现分裂。 后用以说明社会局面或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语出《三国演义》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
同“仙桂”。唐褚载《贺赵观文重试及第》诗:“一枝仙桂两回春,始觉文章可致身。”
《庄子.逍遥游》:“《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借大鹏迁往南海时的形象,描述了水花激起三千里,振翅直上九万里。极言天地之广阔,能发挥个人之才能。也可喻志
同“批郤导窾”。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及到覆审,止将所记紧要处研讯,再加两证吐供,则批砉导窾,自然迎刃而解矣。”【词语批砉导窾】 成语:批砉导窾汉语大词典:批砉导窾
《淮南子.氾论训》:“夫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后以“户牖”比喻学术上的门户、流派。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
源见“烹狗藏弓”。指功臣功成后被弃的怨恨。清龚鼎孳《满江红.拜于忠肃公墓》词:“弓鸟恨,须臾雪;徐 石辈,纷纭灭。”
源见“集苑”。谓遭到冷遇。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洪文襄公》:“自国初洪文襄公入相后,公以南安籍,专拜泉馆同乡,而漳馆人遂不通谒。彼时泉馆人,无论京宦公车,无不所求辄遂,攸往咸宜,而漳馆大有集枯之感。”
源见“陶令归去来”。表示辞官归隐。宋邵雍《诲答尧夫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词语赋归田】 汉语大词典:赋归田
同“鞭尸”。清王昙《留侯祠》诗:“子胥鞭楚 楚不绝,留侯入秦 秦即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