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子:你。偕:同。 紧握你的手,愿同你白头偕老。 原是夫妻分别时的依依情话。语出《诗.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南唐.李后主《诔周后文》:“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后也用作友朋分手时的惜别之语。《北史.崔鉴传.附兄孙伯谦》:“文襄将之晋阳,劳之。临别又马上执手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卿宜深体此情。’”
子:你。偕:同。 紧握你的手,愿同你白头偕老。 原是夫妻分别时的依依情话。语出《诗.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南唐.李后主《诔周后文》:“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后也用作友朋分手时的惜别之语。《北史.崔鉴传.附兄孙伯谦》:“文襄将之晋阳,劳之。临别又马上执手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卿宜深体此情。’”
源见“比栉”。谓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一样排列。形容排列得非常紧密。《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并列 栉,梳子、篦子一类的梳头用具;比,紧靠;
同“昨非今是”。宋陆游《书感》诗:“会凭香火消前业,已筑茆茨讼昨非。”自注:“余村居筑小轩,以‘昨非’名之。”【词语昨非】 汉语大词典:昨非
《玉台新咏.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白榆,星名。《陇西行》诗采字合音,将白榆比为树,有“历历种白榆”之说。唐.杨衡《他乡七夕》:“不堪鸣杼日,空对白榆秋。”此处的“白榆”指天上星
《诗.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朱熹集传:“丽,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后以“丽亿”指数目极多。《宋史.乐志八》:“歆馨锡羡,保民丽亿。”【词语丽亿】 汉语大词典:丽亿
原谓书籍传抄或刊印之误,后则泛指事物本质不同而形体相似需认真分辨。孔子弟子子夏在去晋国途中,见一读历史书的人念道,“晋师三豕涉河。”立即纠正道,不对,不是什么“三豕”,而是“己亥”。因为“己”与“三”
源见“墙东”。指避世不仕者。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词语墙东隐】 汉语大词典:墙东隐
同“终军弃?”。明张凤翼《红拂记.隐贤依附》:“识不破终童弃?,摆不开殷郎枯树。”
见“琴断朱弦”条。
同“斑衣戏彩”。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词语斑衣戏舞】 汉语大词典:斑衣戏舞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孔颖达疏:“彼飞鸮恶声之鸟,今来集止于我泮水之林,食我泮宫之桑黮,归我好善之美音……喻不善之人感恩惠而从化。”后因以“集泮”比喻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