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掌上明珠

掌上明珠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因以“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宋辛弃疾《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偏正 比喻深受钟爱的人或物。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老板赞道:‘蓝齐格格呀,当今皇上的~!’”△褒义。多用于指称深受宠爱的晚辈。


【典源】 晋·傅玄《短歌行》诗:“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初学记》卷二十七引南朝梁·吴均《碎珠赋》:“又闻珩璧之独照,不见掌上之明珠。”

【今译】 晋代傅玄《短歌行》诗中写道:“以往你对我情意深切,视我如托在掌上的珍珠,为什么忽然负情变心,将我抛弃在沟渠之间。”后人诗赋中经常用及。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极为珍爱的人(多指儿女) 或极为爱重的物品。

【典形】 掌上明珠、掌上珍、掌上珠、掌中珠、掌珠、珠辞掌上恩、珠在掌、掌离珠、掌中一珠新。

【示例】

〔掌上明珠〕 宋·辛弃疾 《永遇乐》:“落魂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掌上珍〕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虽不是人间世,论相同掌上珍。”

〔掌上珠〕 清·张景崧《弄潮儿歌》:“儿年七八掌上珠,逢人称是千里驹。”

〔掌中珠〕 北周·庾信《伤心赋》:“天道斯慈,人伦此爱。膝下龙摧,掌中珠碎。”

〔掌珠〕 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凄,痛掌珠之爱子。”

〔珠辞掌上恩〕 唐·沈佺期《奉和送金城公主》:“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

〔珠在掌〕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平生唯一子,抱负珠在掌。”


【词语掌上明珠】  成语:掌上明珠汉语词典:掌上明珠

猜你喜欢

  • 杯水舆薪

    同“杯水车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见“杯水车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势且莫抗。”【词语杯水舆薪】  成语:杯水舆薪汉语大词典:杯水舆薪

  • 炊珠

    同“炊琼爇桂”。清李渔《有年》诗:“刈罢呼儿还拾穗,炊珠时节眼前过。”

  • 鸡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

  • 屠龙破千金

    源见“屠龙技”。喻指为了学习高超的技艺、学问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

  • 马不入厩

    同“马愿如羊”。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马不入厩,金不入怀。”【典源】《后汉书·张奂列传》:“芜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遣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

  • 东平之树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东平思王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注引三国 魏刘劭王象《皇览》:“东平思王冢在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

  • 跨凤乘龙

    同“跨凤乘鸾”。明单本《蕉帕记.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并列 跨上凤,乘着龙。形容得意之形。明·单本《蕉帕记·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褒义。也作“跨凤乘鸾”。【词语

  • 潘生拙

    《文选》卷十六晋.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因谓拙于用多。称多则吾岂敢,言拙信而

  • 林宗帽

    同“林宗巾”。清尤侗《愁霖》诗:“踵决阮孚屐,角折林宗帽。”

  • 凤栖桐

    源见“凤鸣朝阳”。比喻材得其用。唐 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诗:“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