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比喻自欺欺人。晋国范氏家族被灭亡的时候,有一个人乘机到范家偷了一口大钟。想背走他,钟大背不动。他就用锤子把它打成小块,谁知一锤下去,响声大作。盗钟的人害怕别人听见,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出典】: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9回:“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


连动 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本《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红楼梦》9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哄人而已。”△贬义。多用于想方设法掩盖掩盖不了的事。→自欺欺人。也作“塞耳盗钟”、“掩耳盗钟”、“掩耳偷铃”。


解释掩:捂。盗:偷盗。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yǎn,遮蔽,掩盖)其耳。”

春秋时,晋国的贵族赵简子消灭了范氏家族后,有人趁机去拣范家的东西。有个人弄到了一口大钟,打算背着它跑掉。但是钟太大背不动,于是那人就用大锤砸烂它,钟发出了洪亮的声音。那人害怕别人听见钟声来和自己抢夺,就赶紧蒙上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吕氏春秋》记载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应当有自知之明,应当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害怕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不对了。作为国家的君主害怕听到自己的过错,难道不像那个蒙着自己耳朵偷钟的人吗?

近义自欺欺人

例句

这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


【词语掩耳盗铃】  成语:掩耳盗铃汉语词典:掩耳盗铃

猜你喜欢

  • 下蔡城危

    同“下蔡迷”。唐李商隐《赠歌妓》诗之一:“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 摧枯拉腐

    见“摧枯拉朽”。《三合会讨满清檄文》:“~,破釜沉舟。”【词语摧枯拉腐】  成语:摧枯拉腐汉语大词典:摧枯拉腐

  • 夏日霜

    同“六月飞霜”。清钱谦益《过德州不及登东壁楼》诗之二:“苦忆东楼上,初飞夏日霜。”

  • 西向笑

    同“西笑”。唐骆宾王《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唯馀西向笑,暂拟当长安。”

  • 解狐荐仇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仇于简主(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大夫,实为晋国执政者)以为相。其仇以为幸且释己也,乃因往拜谢。狐乃引弓迎而射之,曰:‘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夫仇汝,吾私怨也,

  • 坐针毡

    同“如坐针毡”。鲁迅《彷徨.弟兄》:“他坐着,却似乎所坐的是针毡。”

  • 虎貔

    源见“熊罴”。比喻勇猛的战士。唐杨巨源《寄申州卢拱使君》诗:“领郡仍闻总虎貔,致身还是见男儿。”【词语虎貔】   汉语大词典:虎貔

  • 春雨随车

    同“甘雨随车”。宋余靖《送凌屯田知和州》诗:“定知春雨随车到,且喜秋风破浪归。”

  • 瞻云就日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后以“瞻云就日”形容臣下对君主的崇仰追随。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是以一时智谋之士,英杰之俦,无不瞻云就日,望风景从

  • 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折中。庸:平常。道:主张、学说。“中庸之道”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后因以“中庸之道”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明.归有光《亡友方思曾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