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洋而叹

望洋而叹

同“望洋兴叹”。清 秦笃辉《平书.文艺下》:“予视杨用脩、顾亭林、阎百诗、毛西河、朱竹垞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


【词语望洋而叹】  成语:望洋而叹汉语词典:望洋而叹

猜你喜欢

  • 七襄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文选》卷二十六南朝齐.颜延年(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唐.李周翰注《言我魂一

  • 薤歌

    同“薤露”。唐孟郊《吊卢殷》诗之三:“《薤歌》一以去,蒿闭不复开。”清吴伟业《永和宫词》:“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词语薤歌】   汉语大词典:薤歌

  • 雕弓蛇

    源见“杯弓蛇影”。指疑惧虚惊。宋辛弃疾《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词:“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

  • 压纽

    源见“拜璧”。谓立为太子,继承皇位。明 陆世廉《西台记》二折:“当压纽,储堪副。”【词语压纽】   汉语大词典:压纽

  • 麹生风味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麹秀才》:葉法善会朝客数十人于玄真观,思饮酒。忽一人傲睨直入,自云麹秀才。与诸人论难,词锋敏锐。法善疑魃魅为惑,密以小剑击之,坠阶下,视之乃盈瓶醲醖。皆大笑,饮之味甚嘉,因揖其瓶

  • 兄弟阋于墙

    主谓 阋,争吵。墙,这里指家内,泛指内部。原指兄弟龃龉不和睦,发生纠纷。后比喻内部纷争。语出《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所以从无产阶级的见地

  • 退思补过

    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连动 过,过失。原指大臣事后要考虑弥补君主的过失。后指事后要考虑弥补事情的不足或过失。语出《孝经·感应章》:“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 卞和玉

    源见“和氏之璧”。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清毛奇龄《观沧海歌读愚山观海集作》:“宣城好我如好璞,鼠魄还题卞和玉。”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看待,极言进步之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

  • 荐子虚

    同“荐相如”。子虚,指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明文徵明《寄黄泰泉学士》诗:“残编空腹淹司马,当路何人荐《子虚》。”【词语荐子虚】   汉语大词典:荐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