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杯水车薪

杯水车薪

形容投力太少,无济于事。孟子说,仁战胜不仁,就象是水能战胜火一样。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就象是拿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烧起的熊熊烈火;扑灭不了,便说是水终究战胜不了火,这样的论调又助长了那些极端不仁的人,到头来也必然会把他本来有的那点仁也丢失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例句】:

宋·李曾伯《可斋杂稿》9:“杯水救薪,岂能苏涸;筹沙作米,安足疗饥。” 明·徐光启《闻风愤激直献刍荛疏》:“且寥寥数人,仅挟数器,杯水车薪,何济于事?”


并列 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所燃起的大火。比喻效力小无济于事。语本《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向本贵《盘龙埠》:“可是,~,这点钱怎么也填不满那个大窟窿。”△用于描写于事无补。→粥少僧多 于事无补 劳而无功 ↔行之有效。 也作“车薪杯水”、“杯水舆薪”、“杯水救薪”。


解释用一小杯水来救一大车柴产生的火。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推行仁爱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孟子认为“仁”一定能战胜“不仁”,不过在有的情况下,“仁”和“不仁”还有一个力量的强弱对比。所以有时在“不仁”占据强势时,施行仁义的人可能暂时不能战胜不行仁义的人,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特殊情况而怀疑“仁”本身。孟子的这一观点记载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说:“仁胜过不仁犹如水终究胜过火一样。现今行使仁的人好比用一小杯水来救一大车柴产生的火,火灭不了就说水不能胜过火,这又相当厉害地助长了不仁,最终也必定会失去仁。”

近义无济于事

例句

普通人现在的工资每个月才一两千,而房子的价格动辄百十万,用工资来买房,简直是杯水车薪。


【词语杯水车薪】  成语:杯水车薪汉语词典:杯水车薪

猜你喜欢

  • 肉可共啖

    晋代郭舒度量弘大事。《晋书.郭舒传》:“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眼其弘量。”谢:请罪。主谓 啖,吃。牛肉可以一起吃。比喻宽宏大量。《晋书·郭舒传》:“有乡

  • 斗柄

    北斗七星中第五、六、七颗星的形状象杓子,因称为“斗柄”。北斗七星绕天极旋转,常年不隐,古人就根据斗柄的指向来定时间和定季节。《后汉书.崔骃传》:“建天枢,执斗柄。”李贤注引《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

  • 潢池

    同“弄兵潢池”。清冯桂芬《许烈姬传》:“军兴以来,潢池反正。”宁调元《秋兴用草堂韵》:“竟有潢池惊上座,微闻银汉滞仙槎。”【词语潢池】   汉语大词典:潢池

  • 阮林

    源见“竹林七贤”。阮籍与侄阮咸参加竹林七贤之游。因以“阮林”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饮之地。唐卢僎《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诗:“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词语阮

  • 东易

    源见“丁宽易东”。代指经学大师。宋范仲淹《上张侍郎》:“恭惟留守侍郎,崇直古道,茂冠人彝……经纬抗鲁云之作,论思倾丹石之衷。仁助南薰,下解吾民之愠;道侔‘东易’,旁洗庶物之心。”【词语东易】   汉语

  • 豹胎

    《韩非子》卷七《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商朝最后一位皇帝纣荒淫无道,饮食极端奢侈,箕子曾以食豹胎来比喻纣王。后遂用为饮食

  • 楚老

    《汉书.两龚传》:“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亡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

  • 留云歌

    源见“响遏行云”。指嘹亮动听的歌曲。宋张枢《壶中天.月夕登绘幅堂与筼房各赋一解》词:“赋雪词工,留云歌断,偏惹文箫怨。”

  • 放出头

    同“放他头地出”。清 丘逢甲《次韵寄谭彤士桂林》:“欧阳门下吾尤愧,但有文章放出头。”

  • 狂奴故态

    《后汉书.严光传》:“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