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丹砂井”。指道家所谓含丹水井,人食其水可长寿。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之一:“一庵闲卧洞霄宫,井有丹砂水长赤。”
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家住在吴中北郭,与隐士王行是邻居。后来,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等8人也搬到他们附近来住。10个人彼此交厚,并有文名,时称“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出
源见“仲子灌园”。指陈仲子饥饿难当时取食被虫子啃食过的李子充饥。借指廉士的困穷生活。南朝 梁何逊《聊作百一体》诗:“灵辄困桑下,於陵拾李螬。”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箪瓢陋巷”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刘孝标注引《王述别传
《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刘应起 时可,淳祐初为太学博士,言定大计曰:‘谋
《礼记.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负薪之忧,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后以“负薪之忧”用作自己有病的谦词。亦作“负薪之病”、“负薪之疾。”《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源见“拔山扛鼎”。形容力大无穷。晋陆机《百年歌》:“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
参见:角生鱼
《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载:三国时,北海朱虚人邴原为避汉末之乱,举家逃入郁州山中,后又逃到辽东。“积十余年,后乃遁还。南行已数日,而度(辽东太守公孙度)甫觉。度知原之不可复追也,因曰: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鹤。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浪传王母青禽至,欲借缑山白鹤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