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比干剖心

比干剖心

指比干向商纣王进谏忠言,被商纣王剖心杀死之事。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无道,残害忠良。商纣王荒淫无道,其庶兄微子几次劝导进谏,皆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古代三公之一)、少师(辅导太子之官)商议,一起出走避开。商纣王叔父比干,当时任少师官,对纣王的作为不满,并发誓说,“当臣子的,不得不以死进谏忠言,”遂向商纣王强行进谏。纣王不采纳其忠言善意,反而怒气乱发地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个窟窿洞。”便破开比干之胸膛,观看比干的心。此典又作“比干谏”、“剖心比干”、“七窍比干”。

【出典】:

史记》卷3《殷本纪》108、109页:“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qiào俏,窟窿;洞)。’剖比干,观其心。”《正义》引《括地志》云:“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日:‘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

【例句】: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蹑足封韩信,剖心嗔比干。” 清·郑燮《念奴娇·方景两先生祠》:“千古龙逢原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典源】《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今译】 商纣王荒淫无道,变本加厉。微子几次劝谏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少师商议,一起亡去。比干说:‘作为臣子,不得不以死进谏。’他去强行对纣王进谏。纣王发怒,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便将比干心剖出来观看。

【释义】 后以此典指忠臣被害。

【典形】 比干谏、剖心比干、七窍比干。

【示例】

〔比干谏〕 唐·李白《古风》之五十一:“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剖心比干〕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蹑足封韩信,剖心嗔比干。”

〔七窍比干〕 清·郑燮《念奴娇·方景两先生祠》:“千古龙逢原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猜你喜欢

  • 日来月往

    同“日往月来”。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见“日往月来”。《警世通言》卷16:“不去营运,~,手内使得没了。”【词语日来月往】  成语:日来月往汉语大词典:日

  • 鹅群笔

    同“鹅群字”。清吴雯《徐电发卖升元帖遂成三诗兼论书法大略云》:“太息鹅群笔,摩挲幼妇篇。”

  • 刘武威

    唐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见《佩文韵府》卷五“微韵”“武威”下引。《旧小说》丙集。《道藏举要》第七类。《道藏.洞玄部传类》):“汉武威太守刘子南,从道士尹公授务成子萤火丸,佩之能隐形避兵(避原作辟),与

  • 劳而无功

    又作徒劳无功,指白费力气而没有成效。管子在论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时说,乌鸦聚集在一起,看起来很亲密,实际上并不亲密;轻率地与人结交,即使一时很牢固,最后一定要分裂。所以,运用“道”的时候,慎重是非常重要的

  • 南昌仙籍

    源见“吴市隐”。指梅福。宋辛弃疾《念奴娇.赋傅岩叟香月堂两梅》词:“看取香月堂前,岁寒相对,楚两龚之洁。自与诗家成一种,不系南昌仙籍。”

  • 鲑菜二十七

    同“鲑三九”。清袁枚《秋夜杂诗》之十一:“鲑菜二十七,庾郎常踌躇。”

  • 书画船

    源见“米家书画船”。泛称文人学士的船只。清钱谦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诗:“绿树长维书画船,青门频倒逢迎屣。”【词语书画船】   汉语大词典:书画船

  • 平阳客

    源见“平阳歌舞”。指贵戚的客人。唐陈嘉言《晦日宴高氏林亭》:“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 国之存在,匹夫有责

    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死声

    源见“南风不竞”。称衰微之音。章炳麟《辨诗》:“自中唐以降者,死声多矣。”【词语死声】   汉语大词典: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