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沾沾自喜

沾沾自喜

沾沾(zhān zhān瞻瞻):洋洋自得神态。此典指窦婴自以为是而洋洋得意。后以此典比喻自以为很好而得意起来。窦婴(?——前131年),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儿。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七诸侯国动乱时,窦婴被汉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xíng形)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监督齐国(约今山东省大部地区)、赵国(约今河南省大部地区)两个战区之军队。吴、楚等七诸侯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奖功赐封窦婴为魏其(今山东临沂县南)侯。不久,桃(今河北衡水西南)侯刘舍免除丞相职务,窦太后多次提议由魏其侯窦婴担任。汉景帝刘启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惜而不让魏其侯担任丞相?魏其侯这个人,平时表现自以为是而洋洋得意,他常常处事轻浮草率,难以担当丞相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此典又作“沾沾自足”。

【出典】:

史记》卷107《魏其武安侯列传》2841页:“桃侯(刘舍,其父刘襄封桃侯,他继承爵位)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有所吝惜),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轻率),难以为相持重(担当重任)。’遂不用。”

【例句】: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自足,怠而不复前矣。” 宋·周密《齐东野语·文臣带左右》:“以鹘冠登壬辰科,沾沾自喜。”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会提学试,公子第一,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他其实并不‘顾影自怜’,倒在沾沾自喜。” 老舍《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当然,一本真正优秀的作品的确是个有价值的贡献,尽管一生只写过这么一本,功绩也不可抹杀。但是,作家自己却不该因此而抱定‘一本书主义’,沾沾自喜。”


偏正 形容洋洋得意、骄傲自满的样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 魏其者,~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沾沾,言自整顿也。”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对此,婷儿没有丝毫的~,在她心目中,出演苍剧只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一次集中学习社会知识的机会。”△贬义。多用于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方面。→洋洋自得 ↔不骄不躁。也作“沾沾自好”、“沾沾自满”、“沾沾自足”。


【词语沾沾自喜】  成语:沾沾自喜汉语词典:沾沾自喜

猜你喜欢

  • 鸣凤飞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正于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晋.杜预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

  • 花下铃索

    源见“护花铃”。指护花铃声。清严元照《兰陵王》词:“红窗谁与慰寂寞?听花下铃索。”

  • 鹿死不择荫

    见“鹿死不择音”。明·袁宏道《乞改稿三》:“不则,职之重命,必且重于官,~,微臣有褫无以加焉,在台台必有大不忍者。”

  • 折戟

    同“折戟沉沙”。明文徵明《厓山大忠祠》诗:“折戟并销尘海换,行人犹自说碙州。”清纳兰性德《好事近》词:“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词语折戟】   汉语大词典:折戟

  • 齐门操瑟

    源见“抱瑟不吹竽”。喻指不投所好,不得赏识。清毛奇龄《答乔侍读同年赠别原韵有感》:“齐门操瑟总难工,谁复相要到上宫?”【词语齐门操瑟】   汉语大词典:齐门操瑟

  • 苍生望

    源见“东山再起”。指百姓的厚望。唐钱起《哭常徵君》诗:“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 飞鸢悔

    源见“跕鸢”。喻指忧患中的悔悟之情。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诗:“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 耦耕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中有“长沮、桀溺耦而耕”句,是说两位隐士一同种田。后遂用为咏隐居躬耕之典。唐.皎然《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诗

  • 金穴铜山

    《后汉书.郭皇后纪》:“郭后弟况迁大鸿胪。帝(光武帝刘秀)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宴,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汉书.佞幸传.邓通传》:“上(汉文帝)使善相人者相通,曰:‘当贫饿

  • 天一笑

    同“天笑”。清黄遵宪《述闻》诗:“狂喝枭卢天一笑,怒呵狗脚帝三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