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

后因以“百尺竿头”喻空中杂技,如宋.晏殊《题咏上竿伎》:“百尺竿头褭褭身(褭,音niǎo,柔弱摇曳的样子),足腾振挂骇旁人。”又用以形容旗帜,如唐.李商隐《咏史》:“北湖南埭(音dài,土坝)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又喻船桅竿,如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又引申喻居高位,如宋.陈从易《贺王钦若罢相帅》诗:“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又因诗僧招贤有“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参见《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之句,世人遂用以喻已有成就,但仍须更进一步,如元.张养浩《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偏正 ①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旧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晏殊)《题咏上竿伎》一诗云:‘~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用于指物方面。②比喻非常高的官位和功名。元·张养浩《折桂令》:“功名~,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多用于功名方面。③比喻学问、事业有极高的成就。夏衍《文艺与体育的因缘》:“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日新月异。”△多用于事业方面。④比喻道行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宋·普济《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天童净全禅师》:“~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多用于佛教方面。也作“更进一竿”。


【词语百尺竿头】  成语:百尺竿头汉语词典:百尺竿头

猜你喜欢

  • 十风五雨

    同“五风十雨”。宋陆游《子聿至湖上待其归》诗:“十风五雨岁则熟,左飧右粥身其康。”见“十雨五风”。宋·陆游《村居初夏》:“斗酒只鸡人笑乐,~岁丰穰。”【词语十风五雨】  成语:十风五雨汉语大词典:十风

  • 恣意妄行

    又作“恣意妄为”。恣(zì自)意:放纵;任意。妄行:胡作非为。指任意胡作非为。允祀(sì四,1681-1726年),姓爱新觉罗,名允祀,是康熙皇帝第八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允礽(Réng

  • 春秋非我

    《汉书.礼乐志》:“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邪谓何?”上文之旨,由自然变化联想到人生,感岁月之无限,叹人生之无常,从而觉得四季时光非为我

  • 缩地方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传说东汉人费长房有神术,能使千里地脉缩于眼前。旧因用为术士化远为近的法术之典。也借以表现超越行程,迅达远方

  • 瓦罐不离井上破

    《汉书.陈遵传》:“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一旦叀碍,为瓽所?,身提黄泉,骨肉为泥。”后以“瓦罐不离井上破”谓汲水的瓦罐终将破碎于井上,势所必然。《水浒传》一〇四回:“三个人斗了三数

  • 陈暄侍筵

    《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传》:“暄以落魄不为中正所品,久不得调。……(陈)后主之在东宫,引为学士。及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与义阳王叔达、尚书孔范……等恒入禁中陪侍游宴,谓为狎客。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

  • 鱼龙

    同“鱼龙戏”。南朝 宋鲍照《芜城赋》:“吴 蔡 齐 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词语鱼龙】   汉语大词典:鱼龙

  • 鼠辈敢尔

    见〔鼠子敢尔〕。

  • 裙布

    源见“荆钗布裙”。借指糟糠之妻。清孙枝蔚《赠汪舟次》诗:“维余漂荡人,发素血已枯。三冬辞裙布,万里隔荆株。”【词语裙布】   汉语大词典:裙布

  • 泼水难收

    同“覆水难收”。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西游记》五一回:“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常言道:‘泼水难收。’”见“覆水难收”。《西游记》51回:“小神只会放水,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