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笑骂从汝

笑骂从汝

言其不畏人言,我行我素。邓绾(1028-1086年)字文约,宋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为宁州(今甘肃宁州)通判。当时,王安石深得神宗信任,专执朝政,推行新法。邓绾上书朝廷陈述应当兴办或改革的政务数十条,认为宋朝建立后已历百年,长期安于现状,应当从事改革。又给神宗上书说:“陛下得到像伊尹、吕尚那样贤才的辅佐,制订了青苗、免役等法,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感恩戴德。以臣所见到的宁州的情况,可推知整个西河路都是这样,由西河路可知全国都是如此。确实是历史上少见的优良政策。愿皇上不要为浮言所动,坚持推行下去。”对王安石极尽谄媚。又专门给王安石写信,王安石就把他推荐给神宗。邓绾乘坐驿站的车马入京晋见。正值庆州有夏寇侵扰,邓绾详细陈述了有关情况。神宗问及王安石和吕惠卿,邓绾回答说不认识他们。神宗说:“安石是当今具有古风的人;惠卿是位贤才。”邓绾离朝后见到王安石,却是一见如故,好像素有交往一样。宰相陈升之、冯京因为邓绾熟悉边防事务,嘱王安石善待于他,并使他作了宁州知州。邓绾得知后十分不快,当众声称:“急急忙忙把我召来,难道还让我回宁州吗?”主管官员问他:“你认为自己当什么官合适?”邓说:“至少也应当是个馆职。”“你以为可以作个谏官吗?”邓绾答道:“这对我最合适不过了。”次日,果然得到了馆职。同乡人在京都的都讥讽和嘲骂他,邓绾却说:“笑骂由你们,好官还是我来作。”后人常以此典表示对他人的诽议指责不予理睬,我行我素。

【出典】:

宋史》卷329《邓绾传》10597页:“邓绾字文约,成都双流人。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稍迁职方员外郎。熙宁三年冬,通判宁州。时王安石得君专政,条上时政数十事,……其辞盖媚王安石。又贻以书颂,极其佞谀。安石荐于神宗,驿召对。方庆州有夏寇,绾敷陈甚悉。帝问安石及吕惠卿,以不识对。帝曰:‘安石,今之古人;惠卿,贤人也。’退见安石,欣然如素交。宰相陈升之、冯京以绾练边事,属安石致斋,复使知宁州。绾闻之不乐,诵言:‘急召我来,乃使还邪?’或问:‘君今当作何官?’曰:‘不失为馆职。’‘得无为谏官乎?’曰:‘正自当尔。’明日,果除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乡人在都者皆笑且骂,绾曰:‘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例句】:

清·丘逢甲《嗟哉行》:“邓绾好官曾几时?人笑褚公今冷齿。” 清·王夫之《广遣兴》:“笑骂好官皆蝶梦,英雄孺子一蜣丸。”


主谓 对他人的讽刺批评置之不理。《宋史·邓绾传》:“~,好官须我为之。”△用于说明一种处世态度。


【典源】《宋史·邓绾传》:“ (邓绾)其辞盖媚王安石。又贻以书颂,极其佞谀。安石荐于神宗,驿召对。方庆州有夏寇,绾敷陈甚悉。帝问安石及吕惠卿,以不识对。帝曰:‘安石,今之古人; 惠卿,贤人也。’退见安石,欣然如素交。……明日,果除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乡人在都者皆笑且骂,绾曰:‘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今译】 宋代邓绾曾上书谄谀王安石,王将邓推荐给宋神宗。神宗召见邓绾,邓却否认认识王安石,以示无私情。而下朝见到安石,又装得非常亲热,因而博得官职。别人笑骂他,他却说:“笑骂随你们,好官还要我来做。”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为求名利,行为卑污,不顾别人笑骂。

【典形】 邓绾好官、笑骂好官。

【示例】

〔邓绾好官〕清·丘逢甲《嗟哉行》:“邓绾好官曾几时? 人笑褚公今冷齿。”

〔笑骂好官〕 清·王夫之《广遣兴》:“笑骂好官皆蝶梦,英雄孺子一蜣丸。”


【词语笑骂从汝】  成语:笑骂从汝汉语词典:笑骂从汝

猜你喜欢

  • 银样镴枪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秀,秀穗结实。镴,锡铝合金,白色似银而质软。镴做的枪头,表面似银好看,因质软而不能击刺。后用以比喻徒有其表,却中看不中用。

  • 舞鸡声

    同“舞荒鸡”。唐吴融《萧县道中》诗:“楚歌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 文冢

    唐刘蜕《梓州兜率寺文冢铭序》:“文冢者,长沙刘蜕复愚为文不忍弃其草,聚而封之也。”后用为惜文的典故。宋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高风倾石室,旧学鄙文冢。”【词语文冢】   汉语大词典:文冢

  • 揽辔澄清

    《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按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有揽辔澄清天下之志。”后固以“揽辔澄清”指官吏

  • 扶老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汉应劭《风俗通》:“《周官.罗氏》:‘献鸠养老。’汉无罗氏,故作鸠杖以扶老。”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晋陶潜《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宋

  • 放出头

    同“放他头地出”。清 丘逢甲《次韵寄谭彤士桂林》:“欧阳门下吾尤愧,但有文章放出头。”

  • 隗在燕

    源见“黄金台”。指战国时郭隗受到燕昭王的特别礼遇,获得殊荣。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诗:“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 圆凿方枘

    《楚辞》战国楚.宋玉《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按,“圜”同“圆”。楚人宋玉在《九辩》中用方榫头不能插入圆孔比喻不同道者不能相容。后遂用为道不同则不合之典。唐.杜甫《入衡州》诗:“

  • 海上鲲鹏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具有雄才大志的人。明文徵明《送顾百彊南京刑部》诗:“海上鲲鹏方振翼,天涯鸿雁惜离群。”

  • 炳烛之明

    汉.刘向《说苑.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