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绣文倚市

绣文倚市

绣文: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布等上面刺绣成花纹、图像或文字。此处泛指手工业生产劳动。后以此典比喻正当事业不受重视,不如末业小技;也形容泛指非正当谋生手段。 倚(yǐ椅):靠。 此典指从事手工业生产刺绣花纹不如倚靠市门招揽顾客做买卖能赚钱。 西汉武帝时,凡是普通百姓,财富比别人相差十倍就会卑下于人家,相差百倍就会惧怕人家,相差千倍就会被人家所役使,相差万倍就会给人家做奴仆,这是事情之常理。若说以贫穷求得发财致富之道,从事农业不如从事手工业,从事手工业不如从事商业,刺绣花纹不如倚靠市门招揽顾客做买卖能赚钱,这虽是末业,但却是穷人借以谋生的途径。此典又作“倚市”、“嗤刺绣文”、“胜倚市”、“倚市门”、“休工刺绣文”。

【出典】: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3274页:“凡编户(编入户籍)之民,富相什(相差十倍)则卑下之,伯(bǎi百,通“佰”,指百倍)则畏惮(dàn但,惧怕)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以,介词)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例句】:

宋·苏轼《次韵子由送蒋夔》:“穷人未信诗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 宋·陆游《龙钟》:“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 陆游《晚兴》:“挽弓从笑识丁字,刺绣终胜倚市门。” 陆游《宿龙华山中》:“君看在空谷,岂比倚市门。” 宋·范成大《次韵王浚明》:“年华只合加餐饭,事业休工刺绣文。” 清·张穆《百字令》:“一第艰难头早白,绝倒绣文倚市。”


【典源】 《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今译】 古人认为,求富之道,从事农业不如从事手工业,从事手工业不如从事商业。妇女做女红刺绣,不如倚门卖笑,这虽是末业,却是穷人得以谋生的途径。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正当事业不受重视,不如末业小技; 也用以泛指非正当的谋生手段。

【典形】 嗤刺绣文、胜倚市、休工刺绣文、绣文倚市、倚市、倚市门。

【示例】

〔嗤刺绣文〕 宋·陆游《龙钟》:“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

〔胜倚市〕 宋·陆游《晚兴》:“挽弓从笑识丁字,刺绣终胜倚市门。”

〔休工刺绣文〕 宋·范成大《次韵王浚明》:“年华只合加餐饭,事业休工刺绣文。”

〔绣文倚市〕 清·张穆《百字令》:“一第艰难头早白,绝倒绣文倚市。”

〔倚市〕 宋·苏轼《次韵子由送蒋夔》:“穷人未信诗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

〔倚市门〕 宋·陆游《宿龙华山中》:“君看在空谷,岂比倚市门。”


猜你喜欢

  • 头焦上客

    同“焦头上客”。清赵翼《戏咏火判官》诗:“人以头焦惊上客,世无灶养作中郎。”

  • 存孤嗣赵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载:春秋时,晋国大臣屠岸贾杀死赵朔并灭其族。赵朔的妻子生下一个遗腹子,藏在宫里。“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

  • 尘扬海

    同“尘飞沧海”。宋陆游《新晴午枕乍起信笔》诗:“浩浩尘扬海,茫茫杵依天。”

  • 鸡黍

    源见“范张鸡黍”。借指好友相约。唐秦系《早秋宿崔业居处》诗:“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唐王起《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词语鸡黍】   汉语大词典:鸡黍

  • 画虎类犬

    同“画虎类狗”。《歧路灯》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的很,他是看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李移微笑道:‘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歧路灯》11回:“端福不甚聪明,恐~。”【词

  • 五羖羊皮

    羖(gǔ古):黑色的公羊。此典指秦穆公用五张黑色公羊皮从楚国将被俘的百里奚赎回,委任重用。后以此典形容君王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或比喻未得到机遇的贤士。百里奚,一作百里傒。一说百氏,字里,名奚。少时贫困

  • 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肉糜,即肉粥。晋惠帝司马衷以痴呆著称,天下荒乱,百姓饿死,他却说为什么不吃肉粥?由此可见其痴呆不明事理达到何种程度。后

  • 寸胶不能止黄河之浊

    胶:一名阿( ㄜ ē )胶,可用以使水澄清。《太平御览》卷七三六引《淮南毕万术》:“胶挠水则清。” 一寸长的阿胶,不可能使黄河水质变清。 犹言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语出《太平御览》卷七六六引孔融《

  • 察眉

    《列子.说符》:“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明王

  • 石椁文

    《庄子.则阳篇》:“夫灵公(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春秋时,卫灵公死后卜葬在沙丘。掘墓穴时挖出一石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