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罪合万死

罪合万死

罪行严重到该判一万次死刑,形容罪大恶极。本北魏房伯玉的自责之词。房伯玉,字不载,清河(今河北故城)人,曾被弟叔玉株连迁徙北方,后叛,作了萧鸾的南阳太守。高祖南伐,令人向伯玉宣诏道:“天无二日,土无二主。此小城岂足抗王威,封侯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土,就在俯仰之间。”伯玉用“君臣之道,不敢听命”的言词婉拒。高祖又派人道:“不能对前君建忠,却为逆竖持节,是你的罪过之一;伤我部伍,你的罪过之二;今不顺王命,不自缚请罪,你的罪过之三。朕多则一年,中则百日,少则三旬,必克;彼时你悔之无及。”伯玉答道:“此是边戍常事,陛下不得垂责。”后高祖破城,伯玉自缚而降,高祖说:“你的罪,理应不赦。”伯玉说:“臣家百口都在南方,以至抗拒王命,罪该万死。然愿向陛下乞活命。”高祖拒绝道:“人知机得福,反之受祸。若准你投降,什么人才有罪呢!”然终因爱将房思安频频为他涕泣着求情,宽恕了他。亦作罪该万死。

【出典】:

魏书》卷43《房伯玉传》973、974页:“及克宛,伯玉面缚而降。高祖引见伯玉并其参佐二百人,诏伯玉曰:‘朕承天驭宇,方欲清一寰域,卿蕞(zuì最,很小的样子)尔小戍,敢拒六师,卿之愆(qiān千,罪过)罪,理在不赦。’伯玉对曰:‘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高祖曰:‘凡立忠抱节,皆应有所至。若奉逆君,守迷节,古人所不为。卿何得事逆贼萧鸾,自贻(yí疑,遗留)伊谴!’伯玉对曰:‘臣愚痴晚悟,罪合万斩,今遭陛下,愿乞生命。’高祖曰:‘凡人惟有两途:知机获福,背机受祸。劳我王师,弥历岁月,如此为降,何人有罪!且朕前遣舍人公孙延景城西共卿语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卿答云:“在此不在彼。”天道攸远,变化无方,卿宁知今日在此不在彼乎?’伯玉乞命而已,更无所言。高祖以思安频为伯玉泣请,故特宥(yòu佑,饶恕)之。”

【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传》97回:“孙安纳头便拜道:‘孙某抗拒大兵,罪该万死。’”


【词语罪合万死】  成语:罪合万死

猜你喜欢

  • 虽九死犹不悔

    九:这里是虚数,表示多的意思。 即使死许多次也不后悔。 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动摇。语出《文选.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和穆熙《〈晚晴小集〉跋》

  • 斗蛇

    《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后遂以“斗蛇”喻国家内乱。唐卢照邻《郑太子碑铭》:“犬牙晋 楚,鼎定齐 秦,时遇斗蛇之馀,乍进牵羊之弊。”【词语斗蛇】   

  • 出平城

    《史记.韩信传》:“信亡走匈奴。”“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汉.刘邦追击韩

  • 虹女

    《类说》卷四十引焦潞《稽神异苑.虹化为女子》:“《江表录》:首阳山有晚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后以“虹女”称美人

  • 苏秦佩印

    同“苏秦六印”。唐白居易《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诗:“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

  • 一囊贫

    源见“一囊钱”。指些许钱财。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 羊昙悲感

    同“羊昙泪”。宋张炎《壶中天.怀霅友》词:“李 杜飘零,羊昙悲感,回首俱陈迹。”

  • 椿期

    源见“椿年”。大椿的生命期限。借指很长的期限。《云笈七签》卷九八:“寻宗须臾顷,万龄乃一朝。椿期会足衰,劫往岂足辽。”【词语椿期】   汉语大词典:椿期

  • 不留一字

    修改文章,底稿不剩一字,形容推敲的精深。宋代陈善《扪虱新话.文贵精工》:“世传欧阳公平昔为文,每草就纸上净讫,即黏挂斋壁,卧兴看之,屡思屡改,至有终篇不留一字者,盖其精如此。”欧阳公:指欧阳修。

  • 薏苡之嫌

    源见“薏苡明珠”。喻指遭人猜忌。明张自烈《上南大司成姜公书》:“《下里》之曲,未奏元音;薏苡之嫌,徒烦敝舌。”【词语薏苡之嫌】  成语:薏苡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