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舌血书地

舌血书地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右副都御史练子宁,名安,以字行,被临安卫指挥刘傑缚至阙,语不逊。文皇大怒,命断其舌,曰:‘吾欲效周公辅成王耳!’子宁手探舌血,大书地上‘成王安在’四字。文皇益怒,命磔之。”

明燕王棣夺惠帝位,朝中部分官员不服,有练子宁出口责燕王,帝怒,割其舌,并说是效周公辅成王来掌管朝政的。子宁用手蘸口中血,在地下写“成王安在”,以揭露燕王篡位。后因用为忠於旧主之典。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宜乎练子宁噀血地上,书成王安在,而方孝孺衰绖大骂,以为不立成文之子弟也。”


猜你喜欢

  • 桴可浮

    同“桴入海”。明杨慎《七犯玲珑.顾箬溪》词:“风堪御,桴可浮,函关紫气度青牛。”

  • 乞墅

    源见“围棋赌墅”。给予别墅。寓从容取胜之意。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词语乞墅】   汉语大词典:乞墅

  • 叩击

    源见“击叩”。比喻向有学问者发问。宋范仲淹《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许渤〕复通经术,长于议论,苟非扣击,似不能言。”【词语叩击】   汉语大词典:叩击

  • 跖犬噬尧

    同“桀犬吠尧”。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跖犬噬尧理则然兮。”主谓 ①比喻嫉妒贤才。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理则然兮。”②见“跖狗吠尧”。△贬义。用于描写

  • 蛇吞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卷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一曰青蛇、黑蛇。”传说中的巴蛇长八百尺,能吃掉大象,三年后才吐出骨头。原是指巴蛇之大,后以“蛇吞象”比喻贪得

  • 文笔

    六朝时于文体有文笔之辨,有韵的称为文,无韵的称为笔。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文者,诗、赋、铭、颂、

  • 额手相庆

    同“额手称庆”。清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哗,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见“额手称庆”。高阳《粉墨春秋》14回:“有人佩服‘日本鬼子有种’;但更多的人却是暗中~。日本这一下

  • 缠头千锦

    同“缠头锦”。宋苏轼《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词:“胜似缠头千锦,共珍藏。”

  • 牛衣泪

    同“牛衣对泣”。清归庄《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词语牛衣泪】   汉语大词典:牛衣泪

  • 樗散

    《庄子.消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臭椿)。其大本(主干)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抛弃)也。”樗散高大而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