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蕉鹿梦

蕉鹿梦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迎)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无水池壕),覆之以蕉(同樵,柴薪),不胜其喜。俄而遗(忘)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薪者之归,不厌(通懕>,安也,甘心)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法官)。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或本作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

薪者得鹿,神识不审,以为是梦;旁闻而取鹿者,只顾得鹿,亦不究毕竟是谁为梦;而薪者又从梦求索其鹿;二者遂争讼于官。当时官中既无判明虚实梦觉的“圣人”,便只得依士师之判,平分了事。其实,士师之判亦无根据,其虚妄更甚于争鹿者。这个故事所宣扬的是道家消极的避世虚无主义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亦如得鹿失鹿,都虚幻如梦。后因用为比喻世事虚幻的典故。

宋.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聊斋志异.梓潼令》:“蕉鹿当年笑郑人,迷离惝恍竟非真;梓潼再任先几兆,梦到雷同梦更神。”


【典源】《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一作认) 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今译】郑国有个人在野外打柴,遇见鹿奔逃,即将它打死。恐怕别人看见,就将死鹿藏在坑里,上面盖上柴草,心中高兴异常。可不久又忘了所藏之处,以为自己不过是做梦而已。沿路他将这事告诉别人,有人听了,根据他的话将鹿取出。这人回家,将此事告诉妻子,说:“那个打柴人梦见得鹿而不记藏处,我现在得到了,他真是在做梦了。”妻子说:“你是不是梦见打柴人得鹿?真有这个打柴人吗?今天你真得到鹿,是你的梦成真了吗?”这人说:“我反正得到了鹿,何必管是他作梦我作梦呢?”打柴人回去,仍念念不忘所失的鹿,夜里真的梦见藏鹿之处,又梦见得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根据所梦找到得鹿的人,两人争执起来,于是去找法官(士师)诉理。法官认为梦的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平分。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认为梦是无法辨清的,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间事物真伪杂陈,迷离难辨,得失无常。

【典形】 藏蕉梦、得鹿、覆蕉、覆蕉鹿讼、鹿覆蕉、鹿蕉讼、鹿梦、梦鹿、梦中蕉鹿、蕉鹿、蕉鹿梦、蕉梦、蕉阴覆鹿、蕉中得鹿、蕉中梦、士师分鹿、寻蕉覆鹿、蕉中鹿、梦中得鹿、惊心蕉鹿、梦里士师、梦中案鹿、分鹿覆蕉、蕉隍讼、蕉边梦、蕉中覆、梦询蕉鹿、分鹿梦。

【示例】

〔藏蕉梦〕 清·黄遵宪《到家》:“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得鹿〕 宋 ·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覆蕉〕 宋·张孝祥《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谢表》:“寻覆蕉之梦,惊曩事之皆非; 追视草之游,惧此生之终弃。”

〔覆蕉鹿讼〕 清·钱谦益《次韵答士龙》之一:“覆蕉鹿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鹿覆蕉〕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之一:“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鹿蕉讼〕 明·汤显祖《怀遂昌辜明府》:“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

〔梦鹿〕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

〔梦中蕉鹿〕 清·黄景仁《沁园春·王述庵先生斋头》:“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

〔蕉鹿〕 清·丘逢甲 《菊枕诗》 之一:“荣祜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蕉鹿梦〕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呈南涧》:“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蕉梦〕 宋·张炎《甘州·赋众芳所在》:“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蕉阴覆鹿〕 清·王鹏运《水龙吟》:“我已相忘,蕉阴覆鹿,槐根封蚁。”

〔蕉中得鹿〕 宋·王安石《夜读试卷呈君实》:“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蕉中梦〕 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丈诗》:“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士师分鹿〕 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寻蕉覆鹿〕 宋·张炎《木兰花慢·元夕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猜你喜欢

  • 楚宫腰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又《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因以“楚宫腰”称美女子纤细的腰肢,或代指美女。南

  • 得鱼忘荃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成玄英疏:“筌,鱼笱也,以竹为之,故字从竹。亦有从草者,荪荃也,香草也,可以

  • 作伪

    《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孔传:“为伪饰巧百端,于心劳苦,而事日拙不可为。”后因称言行虚伪或做假为“作伪”。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

  • 嫫姆

    同“嫫母”。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嫫姆 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词语嫫姆】   汉语大词典:嫫姆

  • 隋珠荆璧

    同“隋珠和璧”。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六》:“立神明 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见“随珠和璧”。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六》:“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词语隋珠荆璧】  成语:

  • 回眸之报

    同“龟酬孔”。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则回眸之报,不独著于前龟;清亮之音,讵专闻于往笛?”

  • 仙山琼阁

    同“仙山楼阁”。琼,美玉。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词:“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见“仙山楼阁”。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有~。”【词语仙山琼阁】  成语

  • 黄中内润

    黄为中和之色,黄中,喻内德之美。形容人内在的才、德充沛润泽。原指北魏高允。高允,字伯恭,渤海(今河北南皮)人。允少有奇度,清河崔玄伯曾叹道:“高子黄中内润,必为一代伟器,只恐我来不及见了!”允好文学,

  • 汉铜仙人

    同“金铜仙人”。元宋无《玉津园弃景钟歌》:“十二盘倾夜月寒,汉铜仙人泪如雨。”

  • 霸上棘门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刘礼屯军霸上;徐厉屯军棘门;周亚夫屯军细柳。天子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