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虚有其表

虚有其表

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不中用。出自五代后唐明宗之语。唐明宗(867-933年),名李亶,原名嗣源,代北(今山西省北部地区)人,因在李克用手下做事,被赐姓李。在后唐与后梁的战斗中曾屡立战功。天祐五年(908年)柏乡之役,唐庄宗李存勖(xù续)看到梁军军势十分强大,担心自己的军队怯阵,想激励之。于是便用白金做的大酒盅,赐酒给李嗣源,并对他说:“你看到南军的白马都和赤马都吗?真令人心惊胆破。”李嗣源答道:“他们是虚有其表!明天就属于我们所有了!”李存勖拍腿大笑道:“你已从气势上战胜了他们!”梁军终于大败。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因兵变即皇帝位。

【出典】:

旧五代史》卷35《唐书十一·明宗本纪一》484页:“柏乡之役,两军既成列,庄宗以梁军甚盛,虑师人之怯,欲激壮之,手持白金巨钟赐帝酒,谓之曰:‘卿见南军白马、赤马都否?睹之令人胆破。’帝曰:‘彼虚有其表耳,翌日当归吾厩中。’庄宗拊髀(bì婢)大笑曰:‘卿已气吞之矣。’”

【例句】:

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唐书·崔协传》:“协器宇宏爽,高谈虚论,多不近理,时人以为虚有其表。” 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假使虚有其表,而陷溺于因循苟且之旧习,目前的救亡建国的大任是断难担负的。”


述宾 虚,空。表,外表。徒有好看的外表。形容有名无实。唐·郑处诲《明皇杂录》:“玄宗尝器重苏颋,欲倚以为相……上即以颋姓名授嵩,令尊制书。既成,其词曰:‘国之瑰宝。’上寻绎三四,谓嵩曰:‘颋,瑰之子,朕不欲斥其父名,卿为刊削之。’……嵩惭惧流汗,笔不能下者久之。上以嵩抒思移时,必当精密,不觉前席以观,惟改曰:‘国之珍宝’,他无更易。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曰:‘~耳!’”△常用于形容人、动物、物体等外表好看,实际不中用。→外强中干 华而不实 徒有虚名 ↔表里如一 名实相副


【词语虚有其表】  成语:虚有其表汉语词典:虚有其表

猜你喜欢

  • 代耕

    《礼记.王制》:“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旧时官吏不耕而食,因称为官食禄为“代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论》:“先王之制禄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克祀。故食禄之家,不与下民争利,所以厉其

  • 海变桑田

    同“沧海桑田”。宋史浩《采莲.衮》词:“杂遝飞鸾,花裀上,趁拍红牙,馀韵悠扬,竟海变桑田未止。”

  • 莫愁有愁时

    源见“莫愁”。借以抒发爱情失意之情。唐李商隐《莫愁》诗:“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 校书笺

    源见“女校书”。即薛涛笺,一种幅小而精美的笺纸。亦借指题咏或书信。唐司空图《退居漫题》诗之二:“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又《狂题》诗之十三:“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词语校书笺】   汉

  • 献子虚

    源见“子虚乌有”。指向朝廷展现才华。子虚,《子虚赋》的省称,借指文学才华。唐张乔《题友人草堂》诗:“坚话长如此,何年献《子虚》?”

  • 水洒面

    《旧唐书.李白传》:“帝(唐玄宗李隆基)坐沉香亭,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援笔成文。”后以此用为李白逸事的典故,或转用为摹写雨点。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唤起谪仙泉洒面,倒

  • 驹儿隙

    源见“白驹过隙”。喻迅速而短暂的人生。《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有分去驹儿隙内,受人间之劳碌。”

  • 庄子击缶

    《庄子.至乐》:“庄子(战国时楚国人,与老子并称为道家的始祖)妻死,惠子(即惠施,宋国人,为梁国相,庄子的好友,善言辩)吊之,庄子则方箕踞(屈膝张足而坐,为一种轻慢态度)鼓盆(盆,即瓦缶,是古时一种陶

  • 霸陵折柳

    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其附近有霸桥,《三辅黄图》卷六记载:“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遂以“霸陵折柳”为送客作别之辞。唐代李白《忆秦娥》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 徐妆

    源见“徐妃半面妆”。用以咏花。宋史达祖《夜合花》词:“早春窥,酥雨池塘。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词语徐妆】   汉语大词典:徐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