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庄子.知北游》:“光曜不得问,而熟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谓看见了与没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听见一样。形容对某一事物极不关心,或形容对人对事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秦牧《核心》:“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并列 眼睛睁着,却没有看见;耳朵张着,却没有听到。形容不关心,不注意。语本《老子》14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秦牧《核心》:“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英雄人物即使就在眼前,他也会~的。”△贬义。多用于指不重视,不注意。→熟视无睹 充而不闻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也作“视而弗见,听而弗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词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成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汉语词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猜你喜欢

  • 悼耄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后以“悼耄”泛指幼童与老年人。唐韩云卿《平蛮颂》:“悼耄鳏寡,各安其宅。”【词语悼耄】   汉语大词典:悼耄

  • 垂天

    同“垂天翼”。唐刘禹锡《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词语垂天】   汉语大词典:垂天

  • 退急流

    源见“急流勇退”。比喻官场得意时及时退身以自全。清张问陶《送王谦六明府归养》诗:“能退急流真洒落,不谈时务亦英雄。”

  • 士死知己

    《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后因以“士死知己”谓士人愿为知己者牺牲性命。三国 魏曹操《祀故太尉乔玄文》:“士死知己,怀此无忘。”见“士为知己者死”。汉·曹操《

  • 槐安蚁

    同“槐根蚁”。清 半标子《忒忒令.题情》套曲:“邯郸驴学断肠声,槐安蚁闹销魂阵。”

  • 佩兰

    同“纫兰佩”。唐韩愈孟郊《遣兴联句》:“殷鉴谅不远,佩兰永芬芳。”【词语佩兰】   汉语大词典:佩兰

  • 喷饭成蜂

    参见:蜂化饭

  • 鞮译象寄

    源见“象寄译鞮”。借指四方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明唐顺之《重修宜兴县学记》:“其业之精也,则自虞、夏、商、周之典章,鞮译象寄之语言,至于射御摽缦杂服之技,凡可以为国家天下之用者,能贯而通之。”【词语鞮译

  • 子夏肥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胖)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消瘦

  • 征藏史

    《庄子.天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成玄英疏:“〔征藏史〕犹今之秘书官,职典坟籍。”后因以“征藏史”特指老聃。章炳麟《原道上》:“孔父受业于征藏史,韩非传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