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铲草除根”。谓从根本上消除祸患。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返国奸于司败,归侵地于玄武,非直恶之在今,天道人事,实弄无礼。”连动 除草必须连根一起拔除。比喻从根本上清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暗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因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明张居正《〈玉林清
同“越客吟”。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幸有梁园乐,都忘越客悲。”
源见“吕安题凤”。指结交的远方朋友。宋苏轼《次韵答孙侔》:“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源见“骑箕尾”。泛指东方。唐方干《送人游日本国》诗:“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词语东维】 汉语大词典:东维
源见“陶潜三径”。指家园荒芜。表示弃官思归。宋袁去华《点绛唇.登郢州城楼》词:“家在江南,三径都荒了。何时到,暗尘扑帽,应被渊明笑。”
同“望洋兴叹”。元吴莱《次定海侯涛山》诗:“寄言漆园叟,此去真望洋。”明 赵明镳《答周五溪书》:“累累千余言,恐后学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词语望洋】 汉语大词典:望洋
凡轻易许诺的人,事后往往不能实践其诺言,很少守信用。《老子》第五十五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并列 轻率地许诺,却不守信用。语本《老子》63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吴因易《宫闱惊变》
参见:织帘读书
《汉书.匡衡传》:“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正、当)来;匡说《诗》,解人颐。’”匡衡好学,学识渊博,时人谓匡衡来,别的人就不必解释《诗经》了,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