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

金蝉:昆虫名。金蝉成虫时要脱去壳。后因以比喻用计脱身。元代关汉卿《谢天香》杂剧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干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


主谓 ①知了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比喻用计脱身。邓贤《中国知青梦》:“汇报是什么? 是……缓兵之计? ~?人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信任和好感顷刻间又被怀疑的阴云所笼罩。”②比喻改换门面,重新展现。瞿秋白《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古代中国文,现在脱胎换骨,改头换面,用了一条~的妙计,重新复活了起来。”※壳,不读作ké。△多用于表示用计脱身。→溜之大吉 逃之夭夭 偷梁换柱 ↔作茧自缚。也作“脱壳金蝉”。


解释金蝉:蝉的美称。蝉在成虫时要脱去以前的壳。后用来比喻趁对方暂时尚未察觉,而制造或利用假象,趁机逃脱。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任风子》一剧,写神仙马丹阳度化屠夫任风子的故事。真人马丹阳夜间观气,得知终南山甘何镇有一位姓任的屠户,号风子,有半仙之称,于是便到镇上点化他。马丹阳准备先点化全镇之人断荤食素,以便迫使屠户买卖做不起来,趁任风子前来报复时再引导他入道。任风子后来果然如此行事,他持刀来到草庵,要杀马丹阳,却反被马丹阳的护法神所杀。他向马丹阳索要头颅,马丹阳让他自己摸摸,头仍在自己身上,于是猛然醒悟,自愿随真人出家。马丹阳命他担水浇菜园,诵经修道,他的老婆带着孩子来找他,他又在菜园中摔死了幼子,休弃了娇妻。马丹阳见他功行将至,打算再叫他看清尘世俗事的真相,然后引渡他归于正道。于是幻化出他摔死的小孩来杀他,任风子在小孩让他交出自己的头颅时说:“老天啊,我什么时候才能金蝉脱壳?”最终,任风子尽去酒、色、财、气和人、我、是、非对修行的羁绊,修成了正果。

近义瞒天过海

反义瓮中捉鳖

例句

等警察包围那个匪巢时,匪徒们已用金蝉脱壳之计溜走了。


【词语金蝉脱壳】  成语:金蝉脱壳汉语词典:金蝉脱壳

猜你喜欢

  • 藏环

    源见“羊祜识金环”。旧时指前生之事。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之一:“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

  • 摇鹅毛扇

    同“摇羽毛扇”。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述宾 传说诸葛亮善谋,常执羽扇临阵指挥。后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划策。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风云际会

    同“风云会”。唐秦韬玉《仙掌》诗:“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镜花缘》五回:“自应广育英才,以为辅弼,亦如古之八元、八恺,风云际会。”主谓 际会,适时地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物在良好的时机相聚

  • 寡鹄

    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少寡,养幼孤……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鹄(音hú,天鹅)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因以“寡鹄”作为称代寡妇的典故。唐.李商隐《圣女柯》诗:“寡鹄迷苍壑,羁凤

  • 金迷

    同“金迷纸醉”。清 陈斐之《香畹楼忆语》:“弦绝《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词语金迷】   汉语大词典:金迷

  • 金谷酒

    源见“金谷酒数”。指美酒。《红楼梦》十八回:“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词语金谷酒】   汉语大词典:金谷酒

  • 渭水飞熊

    源见“非熊兆”。指隐士见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今人称隐士见用,多曰渭水飞熊。”【词语渭水飞熊】   汉语大词典:渭水飞熊

  • 多多益办

    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宋 陶穀《清异录.君道》:“〔刘鋹〕延方士求健阳法,久乃得,多多益办。”见“多多益善”。【词语多多益办】  成语:多多益办汉语大词典:多多益办

  • 庖西书

    庖(páo袍):厨房。指明代大臣解缙(jìn晋)感皇帝知遇之恩而上书一事。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批评太祖政令屡改、杀

  • 共命鸟

    《翻译名义集》二引《杂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后遂以“共命鸟”形容命运相同者。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池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