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弊屦”。《魏书.孝静帝纪》:“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同“陈抟堕驴背”。清 吴用威《纪事》诗:“叩马六军成此句,堕驴一笑是何年?”
《列子.说符》:“人有亡鈇(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音gǔ,又音jué,本作搰,是掘的意思)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源见“邺侯书”。形容藏书丰富。清秋瑾《题潇湘馆集》诗:“四壁牙签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玙。”
同“文举荐祢衡”。前蜀贯休《送高九经赴举》诗:“陆机游洛日,文举荐衡时。”
源见“陆凯传情”。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清李调元《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驿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偏正 表示对亲友的思念和问候。语本《太平御览》卷970引南朝宋·盛弘之《
《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汉武帝刘彻听说西域大宛马很好,便派遣使臣持千金和金马去交换贰师城的良种马。后因用为咏良马之典。唐.杜甫《骢马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唐球》:“(唐)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为诗撚(同拈)稿为圆,纳之大瓢中。后卧病,投于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新渠,有识者曰:‘唐山人瓢也。’接得之
源见“隋侯之珠”、“和氏之璧”。泛指宝器。亦喻人的美好才德。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隋 和之珍也。”宋王安石《送石赓归宁》诗:“微诗等瓦砾,持用报隋 和。”【词语隋和】 汉语大词典:隋和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