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石传书

黄石传书

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给张良,以后张良辅汉建大功。后以此典比喻传授奇书韬略,用以济世安邦。或指传授的人、书策等。张良在桥下拾起鞋子,给老人穿上,老人认为这个小孩子可以教导,约张良五天以后清晨,再在这里相会。张良感到奇怪而答应。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了。可是老人已先在那里,他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反而后来,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后五天再早些来相会。”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又去。老人又先在那里了,又生气地说:“后来,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过五天再早些来。”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过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象这样。”随即掏出一本书,说道:“读完这本书就能做帝王老师。十年以后会有发迹。十三年后你小子会见我在济水北面,谷城山(今山东东阿县东北)下那块黄石便是我。”于是走了,没有说别的话,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张良看那本书,就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他内容奇异,所以经常学习诵读它。此典又作“谷城授策”、“受书黄石”、“帝师之略”、“谷城文”、“黄石书”、“黄公略”、“圯上书”、“黄公”、“一编圯下”、“老人编”、“传书黄石”、“石公”。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35页:“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相传为太公吕尚所著。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例句】: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则少有壮志,颇校兵书,去水降灵,谷城授策。” 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道叶神交,黄石授帝师之略;德攸天纵,白星降王辅之精。” 唐·骆宾王《赋得白云抱幽石》:“讵知吴会影,长抱谷城文。” 唐·王维《送李补阙充河西度支营田判官序》:“勇能尽敌,礼可用兵。读黄石书,杀白马将。” 唐·刘禹锡《郡内书怀献裴侍中留守》:“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风翔。” 宋·曾巩《孔教授等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明·唐寅《贫士吟》之三:“贫士居无半亩廛,圯桥拾得老人编。” 明·陈子龙《城西园访史道邻中丞不值》;“传书黄石尝晨出,校猎蓝田夜归。” 陈子龙《自慨》之四:“黄石传书开爵士,青禽敕使属英雄。” 清·钱谦益《题将相谈兵图》:“猿公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典源】 《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曾从容步游下邳圯 (yi) 上,有一老父堕其履圯下,使张良下桥取履,张良为之取回并穿上。“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 秦末时张良曾在下邳桥上闲游,一老翁故意从桥上将履堕下,让张良去取并为之穿上,老翁穿好履便走了,张良很是吃惊,一直目送着他。老翁走了一里多地,又返回,对张良说:“小伙子可以造就,过五天黎明,再来此与我相会。”张良很纳闷,答应了。五天后黎明,张良来到,老翁早在等他,生气说:“与老人约会,晚来,怎么回事?”走了,又说:“再过五天早点来。”又过五天,鸡刚叫张良便去了,老翁又在,又生气说:“来得晚,又为什么?”又走了,说:“再过五天再早来。”又过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等了一会儿,老翁亦来,高兴地说:“应该这样。”拿出一部书给张良,说:“学会它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十年便会发达。十三年后你可以在济北见到我,穀城山下的黄石即是我。”于是走了,也没有别的话,以后再没有见过他。张良天明打开书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老人即是黄石公。参见〖圯桥进履〗。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向人传授奇书秘策,用以经世济民、安邦定国; 或以“黄石老”、“黄石书”等指传授的人、书策等。

【典形】 传书黄石、帝师之略、穀城授策、穀城文、黄公、黄公略、黄石传书、黄石老、黄石书、老人编、石公、受书黄石、一编圯下、圯上书、黄石推贤、黄石术、桥下书、黄石编、黄石公、圯桥石杳、圯上一编、榖城公、穀城翁、黄石策、素书在黄石、圯桥书、黄石略、圯上人、老人书、帝王师、黄石兵符、桥边呼孺子、老人桥上迹、桥边黄石、黄石三略。

【示例】

〔传书黄石〕 明·陈子龙《城西园访史道邻中丞不值》:“传书黄石尝晨出,校猎蓝田每夜归。”

〔帝师之略〕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道叶神交,黄石授帝师之略; 德攸天纵,白星降王辅之精。”

〔穀城授策〕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则少有壮志,颇校兵书,去水降灵,穀城授策。”

〔穀城文〕 唐·骆宾王《赋得白云抱幽石》:“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黄公〕 宋·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黄公略〕 唐·刘禹锡《郡内书怀献裴侍中留守》:“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风翔。”

〔黄石传书〕 明·陈子龙《自慨》之四:“黄石传书开爵土,青禽敕使属英雄。”

〔黄石书〕 唐·王维《送李补阙充河西度支营田判官序》:“勇能尽敌,礼可用兵。读黄石书,杀白马将。”

〔老人编〕 明·唐寅《贫士吟》之三:“贫士居无半亩廛,圯桥拾得老人编。”

〔石公〕 清·钱谦益《题将相谈兵图》:“猿公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受书黄石〕 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 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

〔一编圯下〕 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己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圯上书〕宋·曾巩《孔教授等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猜你喜欢

  • 天厌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疏:“厌,弃也。”后以“天厌”谓上天所厌弃。宋王安石《游

  • 王良

    源见“王良登车”。春秋时之善驭马者。亦以喻识才者。唐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诗之五:“王良若要相抬举,千里追风也不难。”【词语王良】   汉语大词典:王良

  • 谢庭风韵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及遭孙恩之难)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

  • 非烟染笔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逸文《非烟传》记述:唐时,河南府功曹参军临淮武功业爱妾名非烟,姓步氏,容止纤丽,若不胜绮罗,善秦声,好文笔,尤善击瓯,其韵与丝竹合,公业甚嬖(嬖,宠爱)之。比邻天水赵象见而悦之,

  • 创巨痛仍

    源见“创巨痛深”。谓创伤深重而悲痛长久。唐柳宗元《寿州安丰县孝门铭》:“创巨痛仍,号于穹旻。”并列 创伤极大而悲痛长久。清·钱谦益《母罗氏加赠夫人制》:“风停树静,空悲一命于下泉;~,长感孤生于万里。

  • 长门闭

    同“长门深闭”。唐张祜《读池州杜员外杜秋诗》:“可知不是长门闭,也得相如第一词。”

  • 瓶坠簪折

    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坠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这一首新乐府的内容是写一女子随情人私奔,因受到公婆的歧视,最后被离弃。后因以“瓶坠

  • 骥足盐车

    同“骥伏盐车”。明高濂《玉簪记.促试》:“叹骥足盐车久淹,托萍梗风尘自转。”

  • 分桂一枝

    源见“郤诜丹桂”。谓科举及第。宋李廷忠《临江仙.寿帅幕》词:“秋到三山呈瑞气,斑斑绣虎文章,早分桂殿一枝香。”

  • 颜渊不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淇水》:“东屈迳朝歌城南……晋灼曰:‘《史记.乐书》:纣为朝歌之音,朝歌者,歌不时也。故墨子闻之,恶而回车,不迳其邑。’《论语撰考谶》曰:‘邑名朝歌,颜渊不舍,七十弟子掩目,宰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