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年寺

万年寺

①唐建。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六十里。《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崇祯五年(1632)四月十八日,“五峰围拱中得万年寺,去护国三十里矣。万年为天台西境,正与天封相对,石梁当其中,寺中古杉甚多”。

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四十里峨眉山观音岭下。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重建,改名白水寺。宋名白水普贤寺。明名圣寿万年寺。为峨眉山最著名的古寺。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白水普贤寺“谒普贤大士铜像,国初敕成都所铸,有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所赐御书百余卷”。1946年大火,仅存明建无梁殿(砖殿,普贤殿)。1950年后重建万年寺,规模宏伟。无梁殿建筑奇特,穹窿结构,门楣及穹窿顶饰以彩绘图案,壁龛周围有一千铜铸佛像,下龛三层铁铸罗汉五百尊,正中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铸造普贤铜铁佛坐像(包括坐骑大象、莲台),重62吨。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称圣寿万年寺。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狮子岭下。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中敕改圣寿万年寺。原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1946年大火,除明代砖殿外几乎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重,系1953年重建。砖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外部通高16米,每边长15.7米的穹窿顶方形无梁殿。殿内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铸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通高7.3米(白象及佛身高约各半),重62吨。殿内四壁下部有小龛24个,各供铁铸佛像一尊;上部横龛6个,列置小铜佛像307尊,铸工细致。万年寺铜铁佛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山溪及殿前水池产琴蛙,为峨眉山特有。每当夏夜,蛙声四起,鸣声若琴,悦耳动听。

万 年 寺


猜你喜欢

  • 纳里速古儿孙

    元代对今西藏阿里三部译名。辖境相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元史·世祖纪十四》: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从宣政院言,置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

  • 古德林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牛心岭北。即古楠树林。相传为明代别传和尚手植。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6《峨眉纪游》:“古德林林木皆楠,别传和尚手植如法华经字数。”

  • 凤凰湖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益阳县:凤凰湖在“县(今益阳市)东五里”。

  • 蒲河营

    清顺治十三年 (1656) 置,属天津镇,设都司驻防。即今河北昌黎县东二十五里大蒲河镇。为海防要地。

  • 天目山

    ①在今江苏姜堰市北。《寰宇记》卷130泰州海陵县:“天目山,土山也。在县东六十里。山有双井相对,其水清洌,呼为天目山。”《舆地纪胜》卷40泰州:天目山“发运使蒋之奇于井中获金龙、玉璧三十六”。②一名浮

  • 温河

    古玄水支流。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即此。古今水系变迁多异,今已无法实指。

  • 天平渠

    即万金渠。在今河南安阳县及河北临漳县境。《魏书·地形志》 司州邺县:“天平中,决漳水为万金渠。今世号天平渠。”

  • 文溯阁

    在今辽宁沈阳市故宫西路。乾隆四十七年(1782)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以贮《四库全书》。今阁东碑亭有乾隆《御制文溯阁记》。

  • 八美

    俗称八美司。即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八美镇。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八美土百户。

  • 岭南镇

    唐方镇名。唐至德元载 (756) 升岭南五府经略使置,治所在广州 (今广东广州市)。领南海等二十二郡。辖境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兼领桂、邕、容、安南四管之地。辖境扩大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及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