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里桥

万里桥

①亦名笃泉桥。战国秦建于检江上,即今四川成都市南跨南河之南门大桥。《元和志》卷31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刘光祖《万里桥记》:“今罗城南门外……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此水下扬州万里,后因以为名。”唐著名诗人岑参《万里桥》诗云:“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楚客过此桥, 东看尽垂泪。”今桥为清康熙五年(1666)重建。《清一统志·成都府二》 石桥“高三丈,宽半之,长十余丈”。

②唐建,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桂林府兴安县“唐家铺”条下:“白云驿在县东北漓江上,驿南有万里桥,漓江所经也。”《清一统志·桂林府二》:万里桥“在兴安县东北一里漓江上。唐李渤建。明洪武时修”。


(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灵渠上。据《广西通志》载,为唐李渤任桂管观察使时所建。历代屡有修葺,建国后进行了重修。桥为虹式单拱,长 14.55 米,宽6.05米,拱高4.55米,有条石桥栏,宽0.4米,高0.35米,栏有题刻。桥头南端有踏跺10级,北端12级。1985年修复八柱四坡琉璃瓦顶桥亭。古为往来南北必经之地,由此到西安,路程有万里,称万里桥,是广西最古的一座石桥。 (2)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锦江上。是古时乘舟东航起程处。三国时蜀费祎使吴,诸葛亮饯行于此。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桥由是得名。《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920年),“蜀主作高祖原庙于万里桥”,即此。杜甫《狂夫》诗有“万里桥西一草堂”。唐张籍《成都曲》有对当年附近市容的描绘:“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汉、唐旧桥已不复存,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葺,为七孔石砌拱桥。现已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系市区南行主道。桥东之锦江北岸,近年又辟滨江公园,花木葱郁,景色宜人。


猜你喜欢

  • 鉴 (鑑) 山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电白县 “宝山” 条内: “鉴山在县北三里。旧有银坑。下有溪,澄澈如镜,即鉴江之源也。”

  • 西蜀

    地区名。指今四川西部地区。《全唐诗》卷317武元衡《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并序》:“皇帝改元之二年……冬十月,诏授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肜弓玈矢,出镇西蜀。”又《宋史·程德玄传》:淳化间,“李顺之寇

  • 阿尔泰乌梁海七旗

    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分左、右二翼。左翼旗四、右翼旗三。属科布多。驻牧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县西北库木至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查干果勒以东地区。

  • 余庆县

    ①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余庆长官司置,属黄平州。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清属平越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②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置,属绥化府。治所在余庆街(今黑龙

  • 义安水

    在今江西崇义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崇义县:义安水“在县南六十里。源出大庾县之玉泉山,流经县东南五十里义安里,因名。下流入于南源水”。

  • 寿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竈攻齐,取刚、寿”。此即寿邑。《水经·汶水注》:“汶水西南流径寿张县故城北,春秋之良县也。县有寿聚。汉曰寿良。”古邑

  • 夹马营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二十里。《宋史·太祖纪》:宋太祖赵匡胤“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即此。

  • 有庳

    古地名。庳一作“鼻”。又名鼻墟、鼻亭。在今湖南道县北。《孟子·万章上》:“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史记·五帝本纪》:“封弟象为诸侯。”《正义》引 《括地志》称:“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但《水经·湘

  • 九龙溪

    ①即今福建漳平市南九龙江北溪。 《方舆纪要》卷99漳平县:九龙溪在“县治南。自龙岩县雁石岭东流,亦曰雁云溪。又东历县境,萦绕县南,汇诸川水为深潭大湍,亦曰漳平上溪。下流入龙溪县界,经华峰岭,水石巉险,

  • 河舒场

    即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清光绪 《蓬州志》: 河舒场 “在清溪之东北,距周口二十五里。旧场在北一里许龙凤坝,曰龙凤场。河舒场者,旧为河猪市。康熙中于此建河舒佛寺,乾隆四十二年徙场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