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里河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上七里河在“县西九里。西山诸水皆汇流于此,经南溪而入巢湖”。光绪《舒城县志》卷5:巴洋河(南溪)“又东数里为上七里河。旧名七里沟。明季巴洋河经流改由此,曰七里河。其北里许有古河。咸丰七年大水,河南徙由今河。又东二里曹家河自南来入”。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上七里河在“县西九里。西山诸水皆汇流于此,经南溪而入巢湖”。光绪《舒城县志》卷5:巴洋河(南溪)“又东数里为上七里河。旧名七里沟。明季巴洋河经流改由此,曰七里河。其北里许有古河。咸丰七年大水,河南徙由今河。又东二里曹家河自南来入”。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明 一统志》卷59汉阳府: 春风楼 “在府治西。宋知军胡介在任,政和民安,乃建楼,标曰熙春。后守徐安民更名春风。元陈益稷又改名拱北”。
秦属蕲县。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四十里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续汉书·郡国志》 沛国:“蕲有大泽乡,陈涉起此。”附
在今广西上林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9上林县: 罗洪山 “岩洞幽胜。其相近者又有狮山,对峙者曰螺山”。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阿合阑干。清宣统《新疆图志》卷9:阿吉阑干“柴草无多,有三大石,倚石砌有围墙数个”。
清宣统元年(1909)改兰仪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兰考县。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54年与考城县合并为兰考县。古旧县名。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兰仪县置,治今河南省兰考县
①又名施水。即今安徽合肥市之南肥河。《寰宇记》 卷126合肥县: “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兰家山,东南流入巢湖。” 《梁书· 韦叡传》: “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久未能下……乃堰肥水。” 即此。②即今安徽
即今贵州望谟县东南渡邑乡。清爱必达《黔南识略》 卷3罗斛州判: “西南至贞丰州渡邑亭界一百八十里。”
为吐蕃旧都雍布拉康宫殿名。在今西藏琼结县。《西藏古代文书选集》 载: “聂尺赞普及人间之君主,卒于绛妥神山。自其逝后至止贡赞普出世之前七代王统间,一直住于青瓦达孜宫。”
①南朝梁武帝置,治所在新兴县 (今广东新兴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天宝元年(742) 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新州。元至元十六
①西晋永兴元年(304)置,属扬州。治所在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宜兴、溧阳二市地。隋开皇九年(589)废。②北魏置,治所在高冢城(今江苏泗洪县西北)。北齐废。(1)西晋永兴元年(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