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十七年(1280)升连州置,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州市、阳山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十九年(1282)复改连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连州置安抚司
即今贵州独山县东南四十里基长镇。旧有外委戍守。“基长” 为鸡场谐音。昔以 “酉” 日赶场,故名。
三国吴建衡三年 (271) 置,属新兴郡。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风州。西晋属新昌郡。南朝梁为兴州及新昌郡治。隋大业初属交趾郡。唐为峰州治,天宝初为承化郡治,乾元初复为峰州治。后废。古县名。三国吴建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延安县(今陕西延长县东北谭石塬,后移治今延长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延长县地。贞观二年(628)废。
古名延城。唐龟兹国都城。在今新疆库车县东三里皮朗旧城。《新唐书·西域传》:龟兹“姓白氏,居伊逻卢城”。即此。唐龟兹国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东皮朗旧城。
或作照怙釐伽蓝。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四十六里苏巴什地方铜厂河两岸。为龟兹国著名佛寺。《大唐西域记》 卷1载: “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釐,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罗共赕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南二十五里衙门村。彝语 “蒗稽” 为叶可食用的灌木,彝族常用以和荞粑吃,因当地盛产蒗稽面得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北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北肖王庄乡西南王菜瓜村西二里。三国魏属平原国。北魏属平原郡。隋属清河郡。唐贞观十七年(643) 省入聊城县,天授二年 (691) 复置,属博州。北宋景祐四年 (1
即今浙江宁海县西北四十四里望海岗。《方舆纪要》 卷92新昌县: 黄柏尖 “在县东百里,高二千五百丈,周八十里,登之可见东海,一名望海岗,接宁海县界”。
清嘉庆十六年 (1811) 改普安州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光绪三十四年(1908) 改为盘州厅。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普安州改置,治今贵州省盘县。直属贵州省。辖有今贵州省盘县和水城